1915年,道士梁仁庵等人從廣東西樵山普慶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來港。最初,他在灣仔開壇闡教,奉拜赤松仙子。1921年,他們經過仙人指點,選擇了九龍獅山下竹園村的龍翔道建祠,園名“嗇色”,壇號“普宜”。“嗇”有少費、慳吝的意思;“色”則解作“所好之物”、“有欲之類”。因此,“嗇色”二字實有愛精神、致虛靜、省思慮、寡情欲的要義,包含導人悟道修真的意思。黃大仙祠經歷過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飛機多次用地毯式的轟炸,但大仙祠一草一木均安然無恙。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十分靈驗。
據傳說,黃大仙又名赤松仙子,以行醫濟世為懷而廣為人知。在每年農歷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該祠,所有黃大仙的弟子會於正午時份聚集於祠內的主殿參與祭祀活動。
金紫荊廣場三面被維港包圍,在維港的中心位置,與對岸的尖沙咀對峙,是觀景的好地方。午飯後接著去金紫荊廣場。其實這裏要不是就在維港旁邊的話沒有太大的遊覽價值,因為只是一個紀念性質的雕塑罷了。第一次看見維多利亞港······
這裏主要就是看一看香港會展中心的外觀,還有金紫荊雕像,這朵““永遠盛開的紫荊花”矗立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旁邊,為紀念香港回歸祖國而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