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香港,我們沒有去耳熟能詳的海洋公園、迪斯尼樂園,而是沿著香港的海濱,漫步在沙灘上,深入到市民中體會著另一種香港風情。港島與九龍總給我不一樣的感覺,打個比方就是:油尖旺濃濃的市井感帶有很強的草根性,適合上演小人物的生活瑣碎;而來到對岸,沒落貴族的家庭大戲似乎更適合安放在這裏,這便是兩個地方在我腦海中所出現的不同氣質呈現。 我有電車情結,而且迷戀港島那些交錯著的蜿蜒起伏依山爬升的大小街道,以往總在匆匆來去間簡化甚至忽略掉這個環節,所以我的遺憾愈積愈深。這回為此而來,只是想慢慢走一走,好好看一看。地鐵坐到上環,好像是我第一次來這裏,終於結束了之前總是止步於中環的歷史。雖然做過功課,但真的面對這些帶有殖民時期色彩英譯過來的街道名時,腦子還是會小小地打下結,也才發現原來地圖上寫的某某街在現實裏有時只是一條窄窄的石板路而已。道路的狹窄緊湊、延伸方向的毫無規則常常會迷惑人,不過這也是樂趣所在,加上走上走下其實是在爬山的體驗,我真的就好喜歡這裏。 從斜的不像話的鴨巴甸街拐進歌賦街,大名鼎鼎的九記牛腩就坐落於此,不過我首先是來找勝香園吃早餐的,沒想到的是它就在九記的正對面,鐵皮屋排擋的簡單作風往往便是老字號好味道的保證,不然我為何特意奔此前來,而小空地上又為何座無虛席咧~ 豬排脆脆,這裏的招牌,吃起來真會脆脆哦 吃著早午餐,眼睛還不時瞄著對面大門緊閉的九記,牌子公告中午12點半才營業,尷尬的時間段尷尬的地點,如果不走回頭路的話就得放棄,要附近小走一下再回來又怕肚子塞不下。畢竟也是我想好幾年的東西了,所以最後仍是決定相信自己的胃口,於是另一個心心念念要去看的都爹利街就這麽敗給了牛腩,石階和煤油燈,我只能下回再去看你們咯。 繼續在迷宮似的街道閑晃,路過一市場,雖然這是金融區,但最具有在地生活味的地方和林立的寫字樓反而和諧地共存著,一點也不突兀,這便是港島。 走走間我們還是按原計劃尋找擺花街的泰昌,吃下了名氣頗大的蛋撻,也許因為不是剛出爐,又也許期望過大,兩個人都覺得這東西吃起來有些發膩了。 回到九記,居然開始排隊了,關於美食的排隊我是越來越樂此不疲,這事得趕早,所以必須趕緊地加入其中。 幾十分鐘的等候已經聞到陣陣飄來的牛腩香,卷簾門拉開那刻魚貫而入的食客一下子就填滿店內所有空位,隨後便是此起彼伏的點單聲上菜聲和跐溜跐溜的吃面聲,一切都很自然地進行著,開啟老店新的一天。由於店內有最低消費,所以在上湯牛腩面外我們又加點了咖喱牛腩面,只是我的肚子實在塞不下了,挑完牛腩留了大半碗面,可惜了念想多年的東西沒能吃得很暢快淋漓。 湯牛腩面不愧是招牌,真的好吃,相比較,咖喱牛腩顯得油膩了些 塞飽肚子的大午後,時間就該留給晃悠悠的叮叮車了,我執意去看看北角那個擺在電車軌道上的春秧街市集,所以跳上開往北角的線路,選個二層靠窗的座位,一路坐到底就可以了。置身復古的交通工具,伴著清脆的“叮叮”聲看窗外流動的風景,在香港的時光也可以如此從容,慢悠悠地過。 這一路沒有拍太多照片,大太陽照得一切都有些刺眼,雖然這趟來會因為“陽光正好”而暗自欣喜,但一直覺得香港是座色彩濃重飽和度很高的城市,如果這會下一陣雨去掉這明晃晃的影響,眼前的景象也許會更還原成心目中香港的樣子來。 車子開始拐進春秧街,軌道在狹窄的道路中央和攤販市集緊鄰起來。終點北角總站,這一次我過足了叮叮車的癮。 每次到香港總會想排一天給離島,雖然至今我也只去過南丫,無論年年計劃實現與否這樣的安排似乎已成了雷打不動的慣例。只是我從沒想過要去大澳,也許是因為它的觀光價值還不及另兩個熱門島嶼,又也許因為它有些偏遠,不過最後還是幹脆地決定了,那當會反而有種小小的興奮與期待,香港的漁村哦,滿足下我的獵奇心理以及莫名的成就感。 準確地說大澳不算個離島,因為一路采取陸地交通就能到達。從尖東站開始,下地鐵,換乘線,幸好都在地面跑,伴著陽光看飛馳往後的風景,這幾十分鐘也不會太無聊。 到了東湧乘上開往大澳的專線大巴,官網說需要50分鐘的路程我本來還覺得誇大了,直到車子開始緩慢地爬山路,窗外的青山一會在你頭上一會與你齊平又一會會被你俯視,這時才真的感覺我們確實在翻山啊。那神奇的大澳又不知是在幾座山的後面,每每下坡瞥見大海以為要到了,很快地視野又被綠油油的植被繼續填滿。 不過我倒蠻享受這個過程,典型的給個靠窗就OK,看外面藍天白雲又青山綠水,心情像極了外出郊遊的雀躍,昨日鬧市的擁擠煩悶變為今天的貼近大自然,在香港體會兩種極端真的很奇妙。 午後的大澳懶洋洋的,涼亭裏老人們坐著小憩,廁所外那條大狗對來回走過的我都沒擡過一次眼皮,到處彌漫著悠閑的氣息。 走進街市,小路兩邊盡是海味幹貨攤子,鹹腥味四處飄散,必須深深地嗅一下這我最愛的漁村味道,而對於那些隨處可見曬著太陽的魚貨們我更是欲罷不能,啊~我肯定我是屬貓的。 買瓶水解渴,跟這兒的村民用國語溝通會有些困難,幸好有牌子就直接指吧,紅色的天葵茶,有點酸有點甜,查了一下好像是活血化瘀之類的草藥。 來到大澳最主要的就是看水上棚屋,花個20塊港幣讓小遊艇載著繞一圈是個不錯的觀光方式。 在棚屋區裏轉一圈後小艇駛向大海開始加速,說是有機會看到白海豚,其實那也是碰運氣而已,在海中央漂了一會便原路返回了。船上幾位說閩南語的又一副東南亞長相的阿伯在和船夫交流,原來大澳距離正在興建的港珠澳大橋不遠,所以算靠近澳門珠海區域?難怪妍的手機訊號跳回了中國移動,難怪來一趟大澳有些跋涉。 除了特色的水上棚屋,大澳的生活街區和南丫很相似,兩三層的小樓房,幾間小酒樓小飯店,隨意而置的花花草草和清新塗鴉,不喧鬧不擁擠,這才是安逸的所在。 在這裏看到白雪公主和7個小矮人的公仔。據說這士多店的老板在中國工作時無意中找到7個小矮人,他為小矮人們上顏色、改名字。可是7位小矮人卻欠了一個白雪公主,後來有一位新西蘭女遊客來到,知道這件事後,她回國千辛萬苦的找了一個白雪公主寄給士多老板。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墻壁大多很有豐富的色彩,看著很舒服。 村裏古廟不少,神明庇護淳樸的漁村,信仰在這裏代代相傳。 為什麽豆花前要加上“山水”兩字,在沒繼續考究之前我把它理解成貼山近水很自然很樸實的意思吧,吃起來滑嫩細膩,冰冰涼 山水豆花的好朋友:蜂蜜與紅糖 獵奇地要了雞屎藤,一片粽葉上擠了5小個,每個上點綴一小瓣花生,拿出來拍時我居然會想到憨憨的可愛這種形容。 在大澳待了一個多小時,雖然這時間比起來回路程所花費的只是一小會,但遠離市區的喧囂快節奏,在這放慢腳步地隨性亂走,呼吸帶有海腥味的自然空氣,不失為一種放松身心的體驗,所以我回回來香港都會安排離島,也算是要在每次的記憶裏多一份都會繁華之外的回味吧。還記得在觀看水上棚屋時後座那個女生和同伴感嘆這裏好破怎麽能住人之類的,沒錯,漁村的生活環境看上去並不優越舒適,但這裏的村民都是一臉的平和,這不就足夠了。其實在大澳,做條鹹魚也愜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