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一直以為只是走在路上,看不同的風景,尋找不一樣的知己。其實在旅途中,我們除了不讓家人擔心外,我們還可以在不一樣的寺廟給親朋好友,甚至是不熟悉的人祈福。 在許多香港電影中,常常提及黃大仙,人們所說的黃大仙,不僅僅只是指香港九龍的黃大仙這個地方,更多的是指香港黃大仙祠。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是香港法定的一級歷史建築。每年有300多萬的信眾前往拜祭,不僅是香火最旺盛的廟宇之一,同時也是香港第一家獲香港政府批準,可以舉辦道教儀式婚禮及簽發結婚證書的道教廟宇。 深圳去香港黃大仙也十分便利,從深圳過關到香港,乘坐東鐵到九龍塘轉乘觀塘線,直接到地鐵黃大仙站下,大約五十分鐘,不到四十塊港幣的路費,就可以到達。出了地鐵口,左手邊就能見到黃大仙的牌坊,牌坊上面大書“赤松黃大仙祠”幾個字,從這裏就可以進入黃大仙祠,也可以從右邊的出口進入。 黃大仙祠位於香港繁華地帶的九龍,獅子山南麓,占地約十八萬平方尺,由香港非牟利慈善團體嗇色園管理,所以黃大仙祠也稱為“嗇色園黃大仙祠”。黃大仙祠是免費進入的,不需要門票,不過如果要進入新修的“太歲元辰殿”,入場費需100港元,65歲或以上長者及傷殘人士半價。
黃大仙祠不能說是某一個教派的廟宇,因為廟宇另亦有供奉道、儒、釋三教的神祇,如黃大仙、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不過廟中主要供奉的,還是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黃大仙祠止之所以香火旺盛,主要是傳說黃大仙祠是“有求必應”。 即使是在三十幾度的高溫,寺廟中求簽、燒香的人也是絡繹不絕。大殿外面的廣場上,專門支起了遮陽傘,為了在地上跪拜的信眾遮陽。黃大仙的大門口有許多賣祭拜用品的小店,不過為了安全起見,寺廟規定內,只能帶小香,很多地方還限制了燒香的支數,所以不要購買大支的香燭,或者數量太多的香火。 在大殿的左手邊,有專門提供給信眾的求簽用的簽,每人可以免費借一桶簽,去到廣場跪拜求簽。只有擲笅三次,一正一反才有效,當你求得一支簽之後,可以去廟裏專門的解簽地方去解簽,當然解簽是需要收費的,因為我沒去求簽,所以不知道解簽到底需要多少錢,不過可以記下簽號,可以去黃大仙祠的官網“嗇色園”上的“網上簽文”去解簽。 據介紹,1915年,廣東西樵普慶壇梁仁庵道長及梁鈞轉道長把黃大仙師畫像帶來香港,先後在乍畏街及大笪地開壇闡教,後來再於灣仔大道東設壇安奉黃大仙師及開設藥店,兩年後該處被火燒毀,又把壇遷移往灣仔海傍東。其後於1921年黃大仙師降乩啟示,命當時的道侶往九龍城一帶相地建殿,道侶到竹園村附近一山,見靈秀獨鐘,便再扶乩請示仙師,得乩示“此乃鳳翼吉地”,適合開壇闡教,遂決定於現址建祠,並於同年7月落成啟用。
1921年8月,嗇色園正式成立,負責管理祠廟。黃大仙祠建成之初,原為私人道場,只供道侶及家屬入內參拜,後來參拜善信漸多,到1934年,園方礙於當時的廟宇條例及租地批約所限,不能再讓民眾入內,後經當時華人廟宇委員會委員周峻年向華民政務司請準,才特許於每年正月初一開放讓善信入內參拜。至1956年8月21日,黃大仙祠才正式獲香港政府批準全面開放予善信參拜。 黃大仙祠除主殿外、還有三聖堂、從心苑、九龍壁等,各具建築特色,祠內的牌坊亦充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除個別建築物顯現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特色外,祠內建築又按左龍右鳳、五行屬性而興建,令整座建築群組更見特色。 位於大殿旁的三聖堂,供奉呂祖先師、觀音菩薩及關帝聖君。呂祖(即呂洞賓)是道教的神仙,觀音是佛教的菩薩,加上麟閣供奉儒家先師孔子,集三教神祇,故說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另外盂香亭供奉之燃燈聖佛,同樣為佛教的神祇。三聖堂內有楹聯以“嗇色” 二字為聯首:“嗇節有余三教同源承一脈,色空雖幻眾生樂善自千秋”。 黃大仙祠內還有一個九龍壁,是1981年按照中國北京北海公園的九龍壁實物仿制,石刻九龍,戲珠於波濤雲霧之中,蟠踞於花苑之上,。石壁背後刻有由已故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獻寫的“九龍壁”三字及題詩一首。左龍右鳳,與九龍壁相遙呼應的鳳鳴樓位於整個建築群組最右方,樓高兩層,為園方的行政會議室及活動禮堂,以中國宮殿式設計,屋頂蓋綠琉璃瓦,一般遊客不能進入。
在祠內還有很多祈福的掛件,估計是信眾祈求所得,刻上自己和家人的名字,以求平安。而我也在這裏寫下了我的祝福,寫下了我的願望,希望都能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