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近年來非常火熱的港澳遊,但是網上一直都對香港比較偏好,無論是遊記攻略,景點推薦,也都是以香港為主,澳門為輔。因此讓許多想去澳門旅遊的朋友苦惱不已,那麽說到去澳門,那邊除了賭場之外還有什麽特別好玩的地方呢,今天我就來以自身經歷給和我同樣喜愛澳門的驢友說說,咱澳門不可不去的八大景點。 燈塔松濤 八景之一“燈塔松濤” “澳門很小。”到過澳門的人都這麽對我說。
“那你去過哪些景點?什麽地方有意思呢?”我問。
答案幾乎一律都是“記不清了”。
終於輪到我有機會去澳門了。根據前車之鑒,出發前,我先仔細地研究了一番澳門地圖,決心走一條別出心裁的遊覽線路。針對澳門面積小的特點,我打算先參觀最外圍或最高處的幾個炮台,然後由外及裏,最後才是中心的鬧市區。我其中又以“澳門八景”為主。後來實踐證明,這種“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旅遊辦法果然令我不虛此行。
我到澳門後就路驅車直接上了澳門最高點——松山炮台。松山又稱為琴山或臥薪嘗膽望洋山,海拔93米,松山炮台修建於此,深得居高臨下之妙。據導遊介紹,炮台修建於1637年,主要用於防禦外敵和作為觀測站。側有一座聖母雪地殿教學,外邊看起來不大裏面卻設計得當,系仿照17世紀葡萄牙天主教學的形式而建,頂部呈拱形,支柱少,顯得十分空曠。教學門前的松山燈塔很有名氣,它高約13米,白塔紅頂,顯得巍峨挺拔,與葡萄牙本土歐洲之角上的燈塔風格完全相同。炮台、教學和燈塔組成松山三古跡,與山脊翠綠的青松相互輝映,形成澳門八景之一“燈塔松濤”。
鏡海長虹 八景之二“鏡海長虹” 憑欄遠眺,只見南邊兩座幾乎平行一跨海大橋分別從西端的環島)中銀大廈和葡京娛樂場正門相對處)一直向南延伸到仔島,十分雄偉壯觀。西側的那座叫澳大橋,長2.5公裏,1974年落成通車,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跨海鋼筋混凝土橋梁之一;東側的那座叫友誼大橋,比前者更寬更長,全長4.7公進而,采用吊索橋式。在我的眼中,這兩座橋的形狀仿佛一夭單峰駝和一頭雙峰駝。澳大橋中部凸出一個高35米的航道口,供港澳客輪從橋下通行,而友誼大橋則有兩個凸出的航道口,也像半面小提琴橫臥水面,在海水撫動下彈奏優美的樂章。由於“鏡海”是澳門古地名之一,同時又泛指澳門與仔島之間的海面,兩座大橋又酷假長虹跨海,兩者結合,組成澳門八景之二的“鏡海長虹”。
媽閣紫煙 八景之三“媽閣紫煙” 向當地人打聽去媽閣山的近道,他熱情地堅持要帶我去,路上他指著西望洋山說,這晨原來還有一座萬裏長城,是1622年澳門人依此山環繞構築的一圈城墻,起點就在這座教學附近,分東西兩翼城墻又分為南北兩段,南段城墻止於西南山背後,北段城墻則一直延伸到媽閣廟海鏡石。令人惋惜的是,這座相當宏偉的工程在18世紀時被拆毀了,如今萬裏長場面只初當作街道名稱沿襲下來,其余的就是對北京長城的向往了。聽到這個典故和澳門人的憧憬,不禁令我感嘆世事滄桑,連長城都難以抵禦歲月的侵蝕,唯一不變的還是澳門同胞的一顆愛國心。
到了媽閣山,我四下逛了逛,發現西麓有座廟宇十分熱鬧,趕緊前往拜訪。遠遠望去,是一座具有典型中國民族特色的古老建築,依山面海,沿崖而建,飛檐淩空,古木參天。來到近前,見廟前一對石獅鎮守山門戶,神情威嚴,形態逼真,看其石質和色澤恐怕得有300年了。廟門上書有“媽祖閣”3個大金字,兩邊分別是“德周化宇”,“澤潤生民”的條幅,據旅遊手冊介紹,這是澳門最古老的中國式央宇,建於1688年(明弘治元年),廟中供奉的是護航海神媽祖,“媽祖”就是母親的意思,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的誕生日,這一天,廟裏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善男信女紛紛前來燒香祭拜,祈求平安吉祥。媽祖之所以被澳門人格外推崇,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候有一艘中國漁船駛經南中國海時,遇上狂風巨浪,正在危急關頭,一位美麗少婦從天而降,她昂首挺立船頭,大海頃刻風平浪靜,漁船平安抵達澳門,於是那位少婦信步登上媽閣山頂,在一叢璀璨霞光中冉冉**。漁民們為感戴她的恩德,在其登天之處修建了此廟。另有一說是媽祖娘娘的故鄉其實在福建莆田,她從湄州灣出海,歷盡風浪來到澳門,在此成仙飛升了。無論是哪個版本的故事,都是很美好的,人們寧信其有,這從廟裏終年鼎盛的香火和絡繹不絕的朝拜者就可以看出來了。獨自觀賞間,耳畔突然傳來激烈的鞭炮聲,廟內廟外頓時紫煙彌漫,黃旗飄揚,一派祥和。我便是澳門八景之三的“媽閣紫煙”。
接著我又登上最後一處高地——望廈山。當地人說,望廈就是眺望廈門的意思,同時又稱旺廈,意為興旺廈門,說明這裏的先輩來自於福建廈門。此山又叫蓮峰山或蓮花山,從前山上有許多奇石,其中一巨石宛如觀音立在蓮瓣之上,其它岸石仿佛盛開的蓮花環繞四周,恍如南海仙境。原先在南山腳下還有響石,周之如鼓。可惜政府為了填海造地數次在山上大規模采石,如今只見滿眼的松林,早已無昔日的奇石勝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