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英文名Ayutthaya,又稱“阿育他亞府”,位於曼谷以北80多公裏,是泰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阿育他亞意為“固若金湯”或“不可破滅之城”,這裏是600年前的泰國古都。泰國的歷史上經歷了四大王朝:素可泰王朝、大城(阿育塔亞)王朝、鄭王朝以及現今定都曼谷的節基王朝,其中大城王朝是時間最長的一個王朝,它歷經417年歷經了33個國王,在1767年在大城王朝最鼎盛的時期,緬甸軍隊大舉入侵,其財富被洗劫一空,大城從此走向衰落,後來首都被遷至曼谷,大城徹底衰敗。如今我們只能從這些古跡廢墟當中去遙想當年的繁華盛景,1991年,大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城其實是由皇宮和多座寺廟遺跡構成的古跡群,遊覽大城最好的方式就是騎車慢慢觀賞, 這些殘存的宮墻、佛塔,造型獨特,裝飾古樸繁復,民族風格濃郁,和國內的佛寺風格大相徑庭。佛塔相對不高,但線條冷峻纖細,彼此連綿卻又傲然兀立,顯得神秘莊嚴。佛塔的材質多是由磚石構成,從散落各處的斷壁殘垣可以想象當年的規模與華麗。歷代人們虔誠艱辛的修築,終究敵不過戰火的殘酷,但摧毀的只是表象,紮根於暹羅大地的佛教信仰,早已滲透進人們的心中。每一處遺跡都有其自己的故事,各個寺廟也沒有刻意的去翻新,多是在佛像身上裹上金黃的絲緞表以尊敬。佛塔上的磚石已經斑駁,不少布滿野草,有的甚至已有側傾的跡象,岌岌可危。也許讓其自然消長也是保留其風格的一種方式吧,只有置身其間,才能遙想當年的輝煌;只有在這凝重蒼涼的氛圍裏,才能體會那遺失的美好。 亞柴蒙考寺(Wat Yai Chai Mongkol)是大城保存較好的寺廟之一,遠遠地就能看到寺廟中巨大的舍利塔。 亞柴蒙考寺也被稱為大佛塔,建於14世紀,外墻裝飾因為戰火破壞,留有斑駁的白墻,雖不復華麗,但氣勢仍在,獨特的造型讓佛塔盡顯巍峨,高高的塔尖裹上了金黃的絲帛,有一種復古的華麗與莊嚴。沿台階而上,可以到塔內參觀,塔內有一個小佛堂,供奉著四尊金佛。 大佛塔四周圍著一圈佛像,身披金色袈裟。 佛塔下各有一尊大佛,慈眉善目,神態安詳。 靜謐淡定的目光,註視著變化無常的一切。上揚的嘴角,似乎告誡苦難的人們,心中有佛,佛也與你同在。 滄海桑田,獨留平靜與超脫 寺內還有一尊怡然自得的臥佛安詳側臥 精美的木雕 離開亞柴蒙考寺,來到帕瑪哈泰寺(Wat Pha Mahathat)。帕瑪哈泰寺建於14世紀晚期,這個寺廟位於一片樹林之中,盛夏裏一片清涼。 帕瑪哈泰寺的標誌是樹根包著佛的頭像,這也是大城的標誌景點之一。 如觸須一樣的榕樹根把佛頭緊緊的抱住,早已渾然一體。似乎一開始就一起生長從未分開過,眾人無不驚嘆。據說戰火時佛寺被毀,盜賊企圖盜走佛頭,因為太重就舍棄在樹根旁,天長日久,樹根就把佛頭緊緊纏繞起來,只露面容。雖沒有華麗的金箔袈裟加以裝飾,也許這也是佛法神奇的體現吧。 大城也有不少高棉風格的佛塔,密集繁復的裝飾,猶見當年的華麗神采。 這樣的場景讓我不禁想起圓明園,同樣是華麗非凡,同樣的付之一炬,時間沈澱了一切,留給後人在蕭瑟蒼涼中體會當年的強大氣場。 斷壁殘垣中,佛依舊安詳平靜 許多佛像都遭到了破壞,被毀被盜 各式佛塔 地基沈降,一些佛塔開始傾斜 去年10月泰國遭遇特大洪災,數十年不遇的洪水肆虐,大城也成澤國。因為擔心寺廟珍貴的佛頭遭人盜走,5000多名僧人留守寺廟,不肯撤離。 佛庇佑著這片土地,人們守護的,是心中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