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椰角街的廣福宮,外表看起來是一座不出色如同中國式斜頂古廟,可是這一間是檳城香火最為鼎盛的華人佛教廟宇。1800年,是由旅居檳城的廣東人和福建人聯合創立了的廣福宮又名“觀音亭”,至今已有208年的歷史,是檳城最古老的廟宇,常年香火鼎盛,,每天前來拜神許願的香客駱繹不絕,尤其在觀音誕與農歷新年期間,每天都有千人來燒香祭拜。廣福宮中以觀世音菩薩為主祀,而整個廟的前殿後殿則有許多配祀的神位,大家因此就習慣性地把它稱為觀音亭了。基本上,它不是純粹的佛教教寺,亦非道教的道觀,它是當地華人民間信仰佛道混合的反映。有碑文記載說:“檳榔嶼之麓,有廣福宮者,閩粵人販商此地,建祀觀音佛祖也,以故,宮名廣福。” 廣福宮除了是信佛之人的許願地,還一度起過團結檳城華人的作用。最早從中國來到馬來西亞的華人多是被“賣豬仔”的苦力勞工,為了不受外國人欺負,這些海外的華人組織了若幹幫派。廣福宮當時作為當地華人的社交活動中心,藉以協調當地的華社活動。每逢節慶,不同幫派的華人會聚集於此賭博、唱戲、開燈會,十分熱鬧。這與基督教堂的嚴肅完全不同。 時至今日,廣福宮仍是當地華人祈禱許願的主要場所。不過現在要想看到廣福宮像以前那樣聚眾賭博、唱戲的熱鬧場面是比較困難了。我發現,在廣福宮的兩旁不但有華人的攤檔,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人、信奉印度教的摩?叉也在廣福宮門前擺攤,他們似乎都已經融為一體。 在觀音亭的前面有一籠籠的小鳥售賣,這是前來許願的香客買來放生的。在佛教中,很多佛教經典,如《梵網經》、《大智度論》中都提倡放生,《大智度論》中更是把放生作為第一功德:“諸余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在這裏其實是買鳥放生積福德。 馬來西亞華人到寺廟上的香跟國內不同。國內的香是黃色的,但馬來西亞的香則是粉紅色的,顏色跟日本的香一樣。但馬來西亞人用的香可比日本人的要高大得多了。 作為世界遺產的檳城,廣福宮不僅是一個求神拜佛的宗教寺廟,也不只是一個人潮熙攘的出名景點,它已經成為檳城歷史的入門,一個你非到不可的旅遊焦點了。 每年農歷2月19日、6月19和9月19是觀音誕,這裏會人頭湧湧,有舞獅及皮影戲等活動,很熱鬧。 【Toplanit.com出遊提示】 地址:Jalan Masjid Kapitan Keling,Penang 開放時間:08:00-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