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人是信奉伊斯蘭教的,是馬來西亞的主要民族,馬來西亞境內的回教堂(清真寺)都建得特別漂亮。 座落在椰腳街的甲必丹吉寧回教堂( Kapitan Keling Mosque ), 是檳城最古老的回教堂之一,屬於喬治市?的世界遺址之一。甲必丹吉寧回教堂始建於公元十九世紀80年代,1926年由來自印度的回教商人甲必丹吉寧( Kapitan Keling )修建,建材也是從印度進口,因此其風格也帶點印度色彩,如黃色的主色調,並蓋上了圓形的穹隆頂。甲必丹是他的勛銜,吉寧是他的名字。 教堂旁邊有座白色高塔,以前是定時用來廣播提醒信徒祈禱時間已到,現在被用作資訊中心。 甲必丹吉寧回教堂,雖然歷史久遠,但是因為維修有道,回教堂仍是非常新穎華美。其外觀為乳白色,紅褐色為頂,黑色樓頂。這種英國莫臥兒復興風格的洋蔥頭建築深受馬來人喜愛,乃至於日後的回教堂、政府機關屋頂都采用了這種洋蔥頭的設計。在檳城乃至整個馬來西亞,你會看到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洋蔥頭不計其數。怎樣分辨哪個洋蔥頭是回教堂,哪個洋蔥頭是政府機關呢?其實很好區別,如果在主建築兩旁建有塔的就是回教堂,沒有塔的就是行政、立法機關。 和廣福宮周圍一樣,在吉寧甲必丹回教堂的周圍,也有許多華人和印度人在做生意的,他們之間是一種溝通的、合作的關系。甲必丹吉寧回教堂和廣福宮(觀音亭)同在一條路上,在喬治市市中心行走就是可以強烈感覺這裏和諧的宗教氛圍,因為馬裏安曼印度廟和聖喬治教堂也都在附近,大家都學會了互相尊重。 關於甲必丹勛銜 甲必丹是Kapitan或Capitan的漢譯。甲必丹是葡萄牙語的借用詞。是一種殖民統治制度。首見於王大海之《海島逸誌》(成書於公元一七九一年),泛指海外華人社區領袖。甲必丹制度大抵濫觴於葡萄牙人統治馬六甲,十六世紀初,葡萄牙政府在此地設置了第一個華人甲必丹。此後,荷蘭人之統治爪哇,西班牙人之統治菲律賓,以及英國人統治馬來亞初期,都沿襲了甲必丹制度。清曾有記載,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六月三十日》:“ 荷擇其賢能者為馬腰甲必丹等官,專理華人事務,而審斷權仍操自荷人。” 甲必丹制度:委任轄區內華人為甲必丹,甲必丹是殖民政府的代理人,被授以管轄華人社區的權力,直接向殖民地官員負責。甲必丹實際上是華人社區的領袖,也是海外華人社區權力結構的頂峰人物。在殖民政府與華人社區間,甲必丹負起了上情下達的任務。其它主要職務包括:維持轄區內的治安與秩序,處理華人的婚嫁、生死註冊、宗教及福利事務。甲必丹也具有司法權,審訊華人訴訟案件。他也被賦予向轄區內華人收稅務的權力。作為甲必丹,除了提高本人社會地位外,還能增進其財富。不過,只有財雄勢大的富商巨賈,才有機會被委任為甲必丹。 【Toplanit.com出遊提示】 地址:Jalan Masjid Kapitan Keling與Lebuh Buckingham街角 費用:無 開放時間:0800-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