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有點拗口絮叨還強行帶點小清新的文風,顯然是台式風格,但立意卻也貼切。何況,我們本來就無法帶走什麽。 林語堂著述甚豐,且中英文熟練切換,經典的《京華煙雲》便是先有英文版,再譯成中文。他的發明也極有趣,比如故居中那台中文打字機,據說是歷史上唯一無須記住字位、字碼的中文打字機,獨創漢字上下結構輸入法,不懂中文也可按形輸入,只是這機器成本太高,當年他籌措12萬美元制成,自是無法量產,可算是發明家的大玩具。在那陳列櫃裏,還有自動擠牙膏的牙刷、橋牌自動發牌機等,都是他的創造。 就連這四合院式的故居,也由其親手設計,白墻配藍色琉璃瓦,遠看極精致,窗欞為紫色,堪稱點睛,拱門和廊柱則是西班牙風格,中西合璧,毫不突兀。 1966年,林語堂決定定居台灣,並著手在陽明山設計建造新宅,即如今的陽明山仰德大道二段141號。此宅於1972年落成,此後,他兩地居住,有時在這裏,有時在香港。1976年3月26日,他逝世於香港,4月1日,遺體運回台灣,安葬在故居後園——這是他遺囑中的要求,他說他愛在餐廳陽台上,“看前山慢慢沈入夜色的朦朧裏,下面天母燈光閃爍,清風徐來,若有所思,若無所思。不亦快哉”,所以死後也要葬在陽台下的後園中。 “快哉”二字,怕是他人生的最高目標。 我所記住的故居細節,也多半與“快哉”有關。比如臥室裏陳列的籌碼,據說他生前一有空就投擲籌碼,要找一個出現頻率最高的“幸運數字”,共記錄了22年,直至去世。“幸運數字”自無結果,但這孩童般的持之以恒實在有趣,也讓人生簡單起來,就如那陳設簡單的臥室,僅一張木床,卻一派閑適,讓人馬上想到他那句“人生一種最大的樂趣是蜷起腿臥在床上”。 書房裏亦有細節,書桌正中供使用者伏案的那部分凹了進去,呈弧形流線,這也是林語堂的設計,他說自己胖,書桌凹進去,伏案寫作時較舒服。據說,他在書桌前讀書時,也是一手拿書,一手拿煙鬥,旁邊放著牛肉幹、花生和咖啡,還習慣把書桌第二個抽屜打開,把腳搭在上面——對文字有誠意,又何須正襟危坐?(原標題:台北林語堂故居 卻把全部留下) 林語堂故居簡介 林語堂一生創作無數,故居中有相當完整的著作收藏。最有名的一句話:演講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這樣詼諧的句子,在幾十年前提出來,在文壇開創了先河。林語堂不但翻譯“幽默(Humor)”一詞,並提倡幽默文學。他是一位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集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旅遊家以及發明家於一身的近代中國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