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台灣美食,真正出身台灣的,首推虱目魚。來自台南學甲的虱目魚,其美味風靡南台灣,有“不食虱目魚,枉作台南行”之諺。 先談談在府城挺受歡迎的虱目魚粥吧!當下的虱目魚粥,若論其招牌老,風味佳,應以出自廣安宮的“阿憨鹹粥”為最。30幾年前,我初至廣安宮,在此用早餐。面對這座清代建成的小廟,實在不覺起眼,但在“廣庇民安”黝暗而莊嚴的匾額下,便是那播譽全台的虱目魚攤了。 這個魚攤很特別,每天一大早,就有三五個人在洗魚刮鱗,那斤把重的魚兒,撈起不久,形如銀鑄,活蹦亂跳,一經熟手撥弄,發出閃閃白光,格外引人註目。 在魚身治凈後,接著為分段處理,但見切頭、去尾、片肚、劃背,並逐一歸類放妥。而那油黑烏亮的魚腸,也一一保留著,先用水漂凈,然後堆放一處。 府城人吃虱目魚,其段數不容小覷。我每次在享用時,只見對坐及鄰坐的吃友們,將多刺的虱目魚送嘴,沒兩下子,即吐出一堆魚刺,而且若無其事。不像有些食客,經常左支右絀,明眼人略一瞧,就知外地來的。 而用餐的環境,亦讓人發思古之幽情。但見四五十張年深日久的高竹腳凳,錯落在十張方桌的周遭,全都坐滿了人。早上6時至8時是熱門用餐時段,簡直一位難求。不想站著吃的人,只得耐心等候。過中午12時便開始收攤,晚些到的顧客,只能隔日請早。 此攤的攤主名鄭極,善烹虱目魚料理。其重頭戲為虱目魚粥,一般的做法類似湯泡飯,待顧客點用時,才將魚湯、飯、蚵仔等基本食材一塊兒煮,米硬粥稀,滋 味不顯。鄭極所熬的粥,則考究得多,其法出自閩南,生米煮粥,趁米漿未迸出、呈透明狀之際,即把煮過的魚頭、魚肚以及起肉後的魚骨,紛紛納入鍋中,約煮兩 小時後,待湯汁濃稠乳白,至逸出清香乃止。然後再將生米、蚵仔、碎虱目魚肉一起放入高湯中,再煮二十分鐘,就是虱目魚粥。成品另加蔥酥、香菜及肉臊,即是 一碗風味道地的美妙粥品,光是嗅其香、觀其色,即足以令知味之士,垂涎三尺猶未止。 有些食客量宏,覺得只吃這碗虱目魚粥,不飽也不過癮,這時他們會加根油條搭配著吃。一般都是一口油條一口粥;但有人卻喜歡以油條沾著熱粥吃。我個人較愛前者的吃法。畢竟,其爽脆滑糜互見,食來有層次感。此外,想食高檔的,尚有魚肚粥,其腴滑適口,更勝肉一籌。 10多年前,赴台南出差,特地趕去廣安宮,想回味一下久未品嘗的虱目魚粥,微曦時分趕去,竟然宮前冷落,原來搬走多時。而今鄭極的攤子,已由兒孫接手,遷往府城公園南路,擴大經營,規模甚偉,取名“阿憨鹹粥”。人潮洶湧,不減當年,幸好滋味尚存,仍有可觀之處。 現在台南市區專賣虱目魚料理的店家,除“阿憨鹹粥”外,以“阿堂鹹粥”最負盛名。該店位於圓環,地理位置絕佳,魚粥亦甚拿手,兼賣各種料理,可以多重選擇,是以人聲鼎沸,往往不易落座。既已來到台南,如不擇一而食,有如空入寶山。 至於虱目魚腸,通常連肝而食。早年鄭極煮的魚腸湯,望之卷曲而黝黑,入口卻鮮腴無比,有的人望而卻步,我可是每到必嘗,“阿堂鹹粥”的魚肝腸,改用煎 的,較為腥膩,不為我喜。比較起來,位於中山路的“阿川”,其魚腸用鹵的,即使微有腥氣,但因腴嫩滑美,而且鹵得到位,確實無與倫比。以此搭配其手工綜合 魚丸湯而食,清新柔細,余味不盡。可惜閣下想要享用此味,必須起個大早,只要晚個一步,就會撲空而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