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
本部地址:新北市228貢寮區福隆裏興隆街36號
管理處電話:(02)2499-1115
官方網站:http://www.necoast-nsa.gov.tw/
交通到達
自行開車: 國道1號-八堵交流道下-省道台62線-省道台2線。
大眾運輸 :
1.搭高鐵至台北站下-轉搭台鐵至福隆站下。
2.搭高鐵或台鐵至台北站下-轉搭國光客運(往宜蘭、羅東)至福隆站下。
3.搭台鐵至基隆站下-轉搭基隆客運(往福隆)至福隆站下。
位於台灣東北方的東北角海岸國家級風景特定區,北起新北市瑞芳區及貢寮區、南至宜蘭頭城鎮,共三個行政區域,另包含龜山離島。全長共約66公裏的海岸線,區域範圍廣大,沿途風景優美,各式奇巖海岸地形,加上碧海藍天的景色,是北台灣最受遊客歡迎的旅遊區域。風景區內有設立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負責東北角的開發建設及經營,目前已經陸續完成南雅、鼻頭角、龍洞灣、龍洞南口、金沙灣、鹽寮、龍門、福隆、石城、大裏及北關等景點觀光遊憩設施。另有服務中心提供遊客旅遊、住宿及交通等資訊,公廁、餐飲等公共設施可以使用。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風景特定區位於台灣東北隅,陸域北起台北縣瑞芳鎮南雅裏,南迄宜蘭頭城鎮北港口,海岸線全長66公裏,面積9,450公頃;海域從鼻頭角至三貂角連線,面積4,275公頃,總計全區海陸域面積共達13,725公頃。
東北角依山傍海,灣岬羅列,有嶙峋的奇巖聳崖、巨觀的海蝕地形、細柔的金色沙灘,以及繽紛的海洋生態,並且孕育出淳樸的人文史跡,是一處兼具大自然教室知性功能與濱海遊樂場感性風采的全方位觀光旅遊勝地。
交通部觀光局為加強開發東北角海岸的景觀資源及生態保育,特於民國73年6月1日成立管理處,專責東北海岸觀光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與經營管理,除按區內自然景觀特色,逐次開發風景優美的據點,並規劃有陸域及海域資源保護區,以期永續東北角生生不息的命脈。
遊玩景點
金瓜石
金瓜石是一個人煙稀少的荒野,到了光緒14年,才有5戶的農民移居到碑尾,蓋了5間草寮,定居下來,今天『五號寮』的地名因而得來;直至光緒十九年,有人發現了大金瓜的露頭藏有黃金礦脈,因此大量居民搬遷於此,前來加入采金的工作行列;到了光緒21年,日治時期日本人來金瓜石開采金礦,居民又再度大增,金瓜石地區也日益繁榮,於是又開發了瓜山裏和三尖鞍等地區,逐漸成唯一個地方生活圈。金瓜石便有『東亞第一金都』之稱,但隨著采礦事業的落寞,使得金瓜石受到較少商業行為的破壞,因而保存了礦區的原始風貌。
來到這裏可以來個礦業尋寶之旅,要探訪老礦區遺址,可從金瓜石遊客中心為起點,這裏提供一些文史資料、老照片、礦石,並提供各項旅遊資訊。
金沙灣
金沙灣是東北角著名的風景據點,因免費開放遊客戲水,每逢夏季假日,遊客如織,管理處於此設有賞景平台,並建有小橋、停車場。除沙灘戲水活動外,因其左側有小溪流過,假日亦常吸引親子遊客覓魚尋蟹。金沙灣面積雖不甚寬廣,但其優美的海灣景觀及礫石沙灘相較於其他風景據點,更多了一份恬適安寧。
卯澳
由福隆往宜蘭方向在前行約5公裏處公路內海岸凹有一漁村聚落-卯澳漁村,就像由車馬喧囂的通衢走進了通幽曲徑,漁村內有盤根錯節的百年老榕、小溪中悠遊自在的鴨子、就地取材的石頭屋,使得漁村在細碎的浪濤聲中,顯得格外沈靜,這裏沒有名山勝景,但是卻質樸得教人塵憂盡除。
背山臨海的卯澳位於三貂角的西側,右抱著萊萊山,左擁著荖蘭山,後方為狀若兔耳的山峰,灣澳自然天成,三條山溪匯集村落入海,提供村民日常用水,是風景區內少數保存完整傳統風貌的小漁村。
卯澳地名的由來,據說是從高處俯視灣澳,形似「卯」字,故而得名,清乾隆中葉,吳文芳開墾三貂社地(即今之貢寮村),是本區開辟之始,而後漢人自基隆翻山越嶺,經三貂古道移入貢寮,而逐漸形成小聚落,百余年來居民大都靠養殖九孔或捕魚維生,民風純樸,風景秀麗,水清見底的卯澳灣,更被潛水界人士贊譽為台灣浮潛天堂。
馬崗位於台灣最東端,也就是最早迎接日出的村莊。曬滿一地的石花菜、寬廣的海蝕平台潮間帶、綠油油的石蒓,讓小而美的馬崗漁村顯得無比壯闊。過了馬崗,純白色的三貂角燈塔幽幽的張大著眼睛,守著山海、守著田地、也守著歲月。綠油油的石蒓,綠色地毯般的鋪著、漫無止盡的延伸著,引來了覓食的海魚,也引來了喜歡與魚搏鬥的人們。
大裏
過了石城就可望見大裏天公廟掩映在翠綠的山邊,大裏遊客服務中心就在廟側,是初到此地之遊客認識大裏、收集資訊的必訪之地。俗稱天公廟的慶雲宮,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光緒時正式建廟,廟中主祀由福州供奉來台的玉皇大帝,是鄉民的信仰中心,每年農歷的正月初9是當地慶典之日,遠來的香客絡繹不絕。
廟旁的小徑是通往「草嶺古道」的一個起點,草嶺古道可說是台灣的第一條橫貫道路,沿線植被種類豐富,蜿蜓間梯田阡陌溪流潺潺,夏季時野姜花漫山飄香、秋遊時滿山芒花盛開草浪翻飛,是東北角最受歡迎的健行路線。
龜山島
當火車一出草嶺隧道,就可看見浮出海面的龜山島,欣賞她隨著蜿蜒的鐵道而百變的風貌!龜山島又名龜山嶼,位於宜蘭縣頭城鎮海岸以東約10公裏處,是孤懸於海中之火山島嶼,因其形似浮龜而得名,全島東西長3.3公裏,南北長1.7公裏,面積只有2.85平方公裏,海岸線長約10公裏。島上巉崖峭壁,溫泉湧出,並有山巒、海蝕洞、湖泊、冷泉,特殊崖生植物及豐富的海洋生態,海水沖蝕、潮起潮落,美不勝收。
據文獻記載,清朝光緒年間,就有從福建及台灣移居而來的居民住在島上,民國66年時,龜山島的居民決定集體遷至頭城鎮大溪裏的龜山島社區,而成為只有國軍駐防的管制區,民國89年8月1日龜山島正式開放觀光,由東北角管理處負責規劃、開發與經營,並因其特殊、豐富且原始的生態資源,將其定位為海上生態公園,不但為東北角海岸增添了一個全新的遊憩景點,也帶動了海上觀光產業的發展。
早在清代時期,龜山島即以『龜山朝日』、『龜島磺煙』、『龜巖才壁』、『龜卵觀奇』、『神龜擺尾』、『神龜戴帽』 、『眼鏡洞鐘乳石奇觀』及『海底溫泉湧上流』等八大奇景名聞遐邇,尤其以『龜山朝日』名列蘭陽八景之首;最近海洋生態探索之旅發現「珊瑚海底花園」、「鯨豚戲龜」、「龜尾奇潭」、「神龜巡航」等四景亦頗吸引遊客,因此共歸納為龜山島十二奇景。在不同的位置、氣候、潮汐下觀賞龜山島,都有不同的景觀變化,這也是龜山島迷人的魅力所在。
龜山島開放時間:一般民眾登島開放時間為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上午9點到下午4點,6、7、8月3個月份為上午9點到下午5點。
鼻頭
沿著濱海公路一過南雅約85公裏處,遠遠的就可看見延伸在藍色浩瀚海洋中的鼻頭角了!喜歡鼻頭角的人,總不忘記從海上回望那美麗壯闊如軍艦一般的海蝕崖英姿,以及頂著一顆顆磨菇頭的蕈狀巖,如士兵在海蝕平台上列隊整裝,仿佛正要出征的艦隊。鼻頭角因地形為一岬角,突出大海,形狀如鼻,故名為鼻頭。陡峭又突出的岬角棱角分明,高聳的峭壁下浪花激蕩,自然地流露出那種海角天邊的氛圍。
鼻頭角在海域地理上極為重要,鼻頭以北的海域屬東海,以南屬太平洋。鼻頭角與台灣本島最東的三貂角(貢寮區)和最北的富貴角(石門鄉),合稱「北台灣三角」。鼻頭角因突岬方位,使海水因潮汐的流勢,在鼻頭角燈塔下的海面形成一處俗稱「卷螺水」的大漩渦,以順時鐘方向旋轉,大潮大旋,小潮小旋,甚為壯觀。
在濱海公路尚未開通之前,鼻頭角地區是個鮮為人知的偏遠地區,此地居民對外的交通除了靠船渡之外,就只能步行,非常不便亦很辛苦,每年東北季風來臨前,居民要先囤積半年的糧食準備過冬,因為季風一來,這裏成了封閉的世界。
然而,北濱公路通車之後,漁村的面貌已完全改變,許多建築物也被鋼筋水泥所取代,攤販、海產店如雨後春筍,此區域可以逛逛的點有鼻頭港服務區及鼻頭角地質公園,內有餐飲區、觀海平台、停車場、涼亭、公廁、棧道等設施,可以停下車來品嘗海鮮小吃、看看海景。
遊客除了可以舒暢的漫步在鼻頭角地質公園外,還可以觀賞到豐富的自然生態以及地質、地形景觀資源,其中三條規劃完整的步道,有壯闊的山海灣岬景色、奇幻多變的海蝕地形、氣勢磅礡的浪花拍岸、繁花似錦的海濱植物、種類多樣的自然生態,也有360度登高望遠的視野,讓人充分感受自然的的豐美精采。
福隆
一進入龍門地區,道路兩旁交錯著起伏有致的梯田與河階,山谷間雙溪河潺潺的流著,河水與大海交互作用出獨特的沙嘴地形,區分了波濤不興的雙溪河內河和驚濤駭浪的福隆外海,也成就了福隆饒富趣味的多重景致。
福隆古稱挖子澳,又稱新澳底,因為在日據時期時日本人為了打通基隆與宜蘭之間的交通而建造鐵路貫穿其間,但因鐵路無法通過澳底遂取道福隆,稱為『澳底驛』,故名為新澳底。出了福隆火車站,越過濱海公路,經過福隆橋,沿著左邊的小道前行,即是福隆的舊街。福隆站前便當店林立,成為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名產。街上新舊式的建築並立,廣場旁頗具氣派的東興宮,是居民的信仰中心,供奉三府王爺及天上聖母,每年農歷6月18的三府王爺生以及3月23的媽祖生,皆為當地盛事。
由於福隆地區正位於東北角海岸風景區的中心,因此東北角暨宜蘭管理處也設於此,以便於服務遊客,此區的遊憩景點有福隆海水浴場、專用的自行車道以及龍門露營區,夏秋時節,八方遊客匯聚於此,露營於天地之間,戲水於金黃沙灘上,馳騁在濱海自行車道上,不亦樂乎!
石城
沿著濱海公路到了石城,就到了新北市與宜蘭縣兩縣的交界,是濱海公路進入宜蘭的第一站,名稱的由來,據說是因為300年前,有紅毛番在海邊以巨石建築海岸防禦工事而來。管理處在此設置石城咖啡,由民間業者經營,在此可遠眺龜山島風光與定置漁網漁作方式,每到假日經常吸引相當多的遊客到此觀賞海景。
外澳
宜蘭頭城的外澳就在烏石港北面,是一處平坦的沙灘,雪白的浪花一波波地打上岸來,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龜山島的身影隱約可見,真是無限風光啊!除了弄濤戲水,這裏還有著結合刺激、技巧、難度於一身的極限運動,諸如飛行傘、沖浪等需要膽識的活動,來一趟頭城外澳沙灘,上天下海,三度空間的運動任君選擇。夜晚降臨時,還可找家優質的民宿度過聽濤的夜晚!
近年來,烏石港所興建的遠洋漁港工程,也逐年完成防波堤、碼頭,當年的遺址也規劃成紀念公園,隨著賞鯨登島觀光活動的興起,使漁港成為假日休閑的絕佳去處,為方便遊客,還設有遊客服務中心。而烏石港北側堤防內側步道堤防成為傍晚漫步及觀賞龜山島的絕佳去處.
五結
「結」是漢人開墾的基本單位,表面看似一片沖積平原,地形還包括高地、平原、沙丘、河口和沼澤濕地的五結鄉,位於蘭陽平原的東南隅,地處蘭陽溪的出海口,是農漁相間的閩南村落,也是葛嗎蘭人的尋根原鄉:一千年前定居蛤仔難(宜蘭)的噶瑪蘭三十六社,至今僅留存的流流社,以及原味十足的加禮遠等平埔族社民,都集中在五結地區的冬山河下遊沿岸。
在五結利澤地區有遐名遠播之名產:鴨賞;另有也有熱門的休閑去處:冬山河下遊親水公園風景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清水防潮閘門、二結王公廟千人移廟、四結福德廟土地公金身及五十二甲濕地保護區等等。除了噶瑪蘭遺跡,如果要同時看到日本、荷蘭式的建築,只有在五結。要感受閩南特有的過火民俗,也得到五結走一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