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卑南鄉“利吉惡地”,其呈現出月世界的外觀,更是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交接的出露點,充滿復雜的錯動和剪移的地層,為板塊聚合帶的產物;其以剪碎變形的泥質填充物為基質,夾雜種類繁多且大小不一的外來巖塊,也可稱為“利吉混同層”。一般地球板塊交接帶多位處深海中,能於陸地上看見的區域可說是相當罕見,因此成為各國地質學家來台研究板塊碰撞現象的寶地,就科學觀點來看,甚至具有國際級自然遺產的價值。“利吉惡地”隔著卑南溪與“卑南山礫巖”(俗稱小黃山)相望,這2處地景由富源村高處觀景台遠眺就可一覽全景。
其他民眾較感陌生的地景,如桃園大園鄉的“草漯沙丘”(漯音同踏),就是在北台灣盛行東北季風作用下,難得發育良好的沙丘群,海岸沙丘綿延壯觀,是台灣著名的沙丘地形。
而走南投國道6號時一定會看到的就是“九九峰自然保留區”與台中霧峰“烏溪卓蘭層剖面”的地景,出露在烏溪河畔的裸露巖壁常吸引人的目光,這是因為砂巖、頁巖兩者間巖性抗蝕程度的不同,加上巖層的傾斜,逐形成凹凸的山嶺,稱為豬背地形,從烏溪南岸遠眺北岸崖壁,可見宛如階梯狀的山嶺綿延約 2,500公尺。
另外由武陵農場售票口進入到萬壽橋頭,在右側常見到一個類似三角形的大巖壁,這就是眉溪砂巖出露的“武陵眉溪砂巖剖面”地景,呈現接近垂直狀態,是受到劇烈的造山運動影響,使得原本水平巖層傾動成近乎鉛直狀的結果。
花蓮富裏鄉的“鱉溪小天祥峽谷地形與文化景觀”,屬於文化地景與自然地景兼具的復合型資產,融合了峽谷、河階、梯田與水圳的和諧地景,孕育出當地阿美族族人賴以為生的吉哈拉艾部落。
位於北邊的馬祖東引島,因為交通較不方便,一般大眾較感陌生,但島上卻有著豐富的地景,其中“一線天與烈女義坑”是相距不遠的2處地景;雖同為海蝕溝地形,一線天為海水侵蝕節理面後逐漸發育成為海蝕溝的初期型態,然而烈女義坑則是海水侵蝕的極盛期已過,現今的海浪侵蝕作用已經無法持續加深與加寬的穩定狀態,因此在這兩個地景可以見到同一機制的不同發育階段,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及景觀美質的地景點。
屏東牡丹鄉的“阿塱壹古道海岸”,地層屬於“潮州層”,廣泛分布於恒春半島楓港溪以北地區,地形景觀以陡坡、礫灘為主要架構,海岬處有海崖與濱台地形、河階地、沒口溪的河口礫石灘組成的河口地形,雖然因道路開發事件而聲名大噪,但民眾的印象常只在於它是古道而想進入健行,確沒留意當地有著相當豐富多樣且特殊的地質地形景觀,目前已由縣府指定為自然保留區予以保存,申請進入的民眾在踏勘健行之余,可別忘記細細品嘗原始海岸地景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