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早吃完了飯,便出發前往高鐵站,乘坐台北-台中的火車。台灣的高鐵和我們的差不多,座位的擺放、間隔、舒適程度,都沒有太大差別。1個多小時過後,便來到了目的地。負責我們日月潭行程的,是當地的小馬租車公司。
今天的第一站便是先去傳說中的紙教堂(paper dome)。教堂位於南投系埔裏鎮桃米裏,在高鐵站去往日月潭的路上,不是團隊旅遊的景點,人相對較少。紙教堂是一座獨特的紙管建築,串連了日本阪神和台灣921兩大地震,陪伴神戶居民從焦土中站起。2005年,台灣重建區社區的夥伴組成訪問團,參加阪神地震十周年紀念,造訪野田北部時,得知紙教堂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即將拆除意見,便提出將紙教堂移築台灣,作為台、日兩地震災區重建交流的中心,得到了日方的支持。渡海來台的紙教堂,在桃米生態村新故鄉見學園區安家落戶,成為此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生態園的設計構思精巧,結合了自然植被、蝴蝶王國、日式建築等多重因素,形成了綜合藝術的完美結合。園子雖然不大,卻不同角度看出不一樣的風景,實在令人嘖嘖稱奇。
這座紙教堂,外部是玻璃和鋁合金搭建的支架,內部的座椅、裝飾,均由紙制成。這樣一根圓柱型的紙座椅,可以承受1.5噸的重量,坐上去很穩固。紙教堂的內飾有別於我們平日裏見到的,簡約中現代、樸素中沈靜,是這裏色彩的主題。雖然這裏並不華貴,但足以讓人們肅然起敬。或許,人的信仰與環境無關,而只在乎人的心。當我擡頭仰望,一顆璀璨的花籃向四周散射著,那是慈愛聖潔的博愛,在向那些漆黑、無名的角落裏,傳播著溫暖。
今天日月潭的第一站,是參觀文武廟。日治時期,日月潭畔原有兩間廟,包括水社村的龍鳳宮及益化堂,後來因為日本人興建發電廠,日月潭水位上升,兩廟必須遷走,於是兩廟合並,於1934年在日月潭北畔的松柏侖重建廟宇,於1938年完成。
1969年文武廟再次重建為中國北朝式的建築,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廟分三殿,前殿二樓為水雲宮,祀開基元祖及文昌帝君等,中殿武聖殿,祀關聖帝君及嶽武穆王,後殿大成殿,則祀至聖先師孔子等,儒、釋、道諸神共居一堂。
文武廟依湖而建,金碧琉璃。這裏的浮雕是三維立體的,栩栩如生。此時日月潭面的薄霧漸漸散去,正午的艷陽下開始升騰起多多白雲。
我們今天的午餐,是當地特色的瑪蓋旦風味餐廳。這家餐廳位於德華社碼頭旁的邵族逐鹿市集之內,為原住民保留地,無論是房屋樣式、飯菜口味,都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邵族的文化特色。碳烤山豬肉、奇力魚、小米豬腳、阿薩姆紅茶,道道都是必試之選,道道都讓人回味無窮。
小店與碼頭相連,一艘艘遊船就在我視線不遠處安靜的停靠著,這樣的一幕,好像回到了曾經迪拜的情景。而這裏不似迪拜,山水中總牽絆著思鄉之情,雖未曾相見卻好像是故人歸來。
下午的主要安排是坐纜車遊日月潭,高空遠眺之下,日月潭的容貌一目了然。日月潭原屬高原堰塞湖,是埔裏盆地群眾唯一積水未幹涸的盆地。日月潭碧波從此蕩漾在水沙連中心和台灣軸心地帶,豐富的水資源成為台灣最主要的水力發電基地。這座隱身山林的夢幻山水,此時便這樣呈現在了我的眼前。
日潭與月潭,以拉魯島為分界線,東、西兩邊因各形似“日”輪和“月”鉤而被賦予日月之名。纜車在空中不停的上升,參天大樹從我腳下跑過,空氣越來越清晰,天氣也更加晴朗了。熾熱的太陽只能把溫度留在潭邊,山頂那清爽的風,自然是不必細說。這個山頂的纜車中轉站,有著和諧的色彩搭配,暖暖的黃燈、橙色的樓梯,迂回輾轉間,總有光與影的交匯可以留在記憶之中。
而且日月潭景區中向山的建築群,更是超棒,明快的線條和色調,我特意用黑白的色調來表現。景區還安排專人為我們講解,良好的服務,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終於,到了今天的住宿地了-雲品酒店。雲品是日月潭當地最好的一家度假式酒店,不但有著無敵的海景房、溫泉浴,管家式的服務,更可為住客提供寄養寵物的場所。寬敞幹凈的狗舍,無微不至的照顧,都會讓人倍感貼心。
酒店的頂樓,是一個平台,可以觀賞到日月潭180度的風景,占盡了這裏最好的位置,是享受晚餐的好去處,更成為眾多人在此地舉辦婚禮的不二選擇。整個頂樓的布置以白色調為主,透著濃濃的歐式風情。眼見著日頭漸漸跌落進群山之中,天邊也開始泛出道道霞光。不同顏色的酒瓶,依次排列在這小桌之上,讓那一縷夕陽穿過她們透明的身體,斑斕的如同極品琉璃,那是日月潭專屬的音符,在搖曳中譜出一曲溫婉輕柔的旋律。我實在太喜歡這裏,相機的快門不停的按動著。
直到燭火盞盞點亮,墻壁上的造景燈顆顆閃爍,同是此地,便做它景了。夜空中高懸著一輪明月,餐廳內燈火飄渺如繁星點點,讓我晃神如置身愛琴海邊,又似以飄離地面如若雲端。和著輕柔的風,悠揚的小提琴聲音響起,我們的法式大餐也開始了。飄香四溢中,我們頻頻舉杯,甘醇的紅酒如今天與日月潭的第一次邂逅,如此的浪漫而多情,悠遠綿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