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雄”這個名字的最初印象與台灣一點關系也沒有,那是我小學時候一個黑黑瘦瘦的小男同學的名字,因為那時的他實在是太瘦弱了與“雄”一點關系都沒有,強大的反差讓我記住了他。後來年齡稍長才知道在海的那一邊有個城市名字也叫“高雄”。 聽朋友說高雄屬於深綠的地方,綠或藍都不重要,我想重要的是否生活在那兒的人民幸福。陳菊,在電視的印象中是一個外形肥短,聲音洪亮的肥師奶,對她的印象很一般,可是當走在她執政6年多的高雄,你會由衷地感到這個肥師奶的細膩體貼之處,這個感覺讓高雄增添了無數的美好。 到高雄很方便,從香港飛也就是1小時20分鐘。高雄機場小而精,出了閘口的左手邊就是旅遊中心,在那裏可以免費索取地圖;旅遊中心的旁邊是各本地銀行的ATM,如果你有銀聯卡可以很方便地在ATM取錢,當然如果你的卡是免取款收費費的,那就更好了 – 大新銀行的銀聯卡全球銀行提款免費(不限提取次數,這是非常方便的,畢竟出於匯率和安全的考慮不想一次過拿太多),這讓我在台灣取錢非常方便;在台灣不僅銀行網點有ATM,在各大24小時便利店,最有名的就是7-11,都有銀聯標誌的ATM,兌換店反而是比較少見的。我在的期間人民幣兌台幣大約是1:4.8。 出了高雄機場就有高雄捷運,我以前一直以為“捷運”是巴士,其實“捷運”就是“地鐵”,不知道是到達的時間還是其他原因,高雄捷運的機場站和其他地方的機場站最大的不同是- 居然沒什麽人!偌大的捷運寥寥數人,憑著過往的經驗一般旅遊城市都有“1天”或“3天”的優惠套票,於是走去窗口問,服務人員詢問了我的出行計劃,又用尺子在價目表上比劃後,誠懇地告訴我- 買套票不如單次買票劃算。很難想象在天朝的地鐵站會有工作人員如此細心地服務,你可以想象的情景就是- “買不買?快點!”從機場到“高雄車站”(高雄的交通樞紐)時間不超過20分鐘,票價35台幣。 高雄車站附近大興土木,周圍各式落腳的選擇,有酒店,有旅館,有民宿,有水療中心;還有長途大巴站,如果要去“墾丁“可以在大巴站坐車,高雄車站出來也有許多拉客拼車,這個稍後再細說。 單行旅客推薦Single Inn,就在高雄車站附近,它其實是類似國內的水療中心(洗浴中心),日式風格,休息的房間是單間隔開,很幹凈,包美式健康早餐,工作人員很熱情周到。對於一天大半時間都在路上的旅人,回來可以在桑拿房和大按摩池裏放松身心,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許多台灣年輕人入住。 來到高雄,除了看捷運車站,少不了要去“旗津”去走走。去旗津很方便,坐捷運到“西子灣”站出來附近有租自行車的地方。租車的有政府的也有私人的,高雄為了推廣旅遊在政府的租車點租車頭一小時免費,後面就視乎你用什麽方式付款收費會有些分別,如果用本地的交通卡會便宜些,就算沒有也可以用信用卡,是的,就是用信用卡,我試了最新帶芯片的IC信用卡,結果是不能被接受反而用傳統的磁條信用卡是可以的,我大概租了4個多小時才100台幣。 在 “西子灣”租上單車,隨著人流不怎麽用看路牌基本上也能找到通往“旗津”的碼頭。西子灣一帶的車基本集中在幾條主要幹道,其他小路上人很少,其實不僅是西 子灣就是整個高雄也沒有想象中那麽車水馬龍。碼頭前面是小吃集中地,其中少不了網上熱烈推薦的冰品店,一方面因為排隊的人很多,一方面也是我不愛吃冷飲的 緣故,在台灣第一選擇的小吃是-臭豆腐! 這種小吃在深圳街頭常聞到,黑黑的一小塊,也不知道用什麽做的。台灣的臭豆腐金黃通透,外皮很脆,裏面仍有湯汁,豆腐常伴上泡菜,吃進嘴裏甘香可口,成為我在台灣最愛吃的小吃! 去“旗津”要坐輪渡,候船處人車分流,不騎車的人排一邊,騎車的(不管是單車,電動車,摩托車,總之帶輪子的)排另一邊,每次輪渡的費用是台幣50,需要自備零鈔,從西子灣到旗津的輪渡航行時間不超過5分鐘,所以大家都是擠擠挨挨地站在渡船上。內河兩岸非常漂亮,紅色的鳳凰木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的醒目,岸邊還有人在釣魚。 旗 津有熱鬧的小吃街,有壯麗的海岸,這裏的沙灘不能叫做“沙”,因為都是珊瑚礁風化的小石子,比較粗糙。海邊少不了的情侶漫步,家庭共融,還有街邊藝人的獻 唱,也有人大字型躺在一角完全地享受陽光和海風;騎著單車慢慢逛,這裏的景色不是壯觀,不是驚艷,而是溫馨,而是舒適,除了在小吃商業街上,沙灘上沒有隨 意售賣的商販,沒有見縫插針的海景別墅,有的只是各式的單車騎行,遛狗散步,這就是“旗津”。 高雄的內河名字很美-“愛河”, 不知道晚間會有多少情侶在此散步,白天的愛河幾乎沒有人,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平靜而溫柔;兩岸的樓房應該是當地算比較高的樓房,樓房的顏色雖然看上去不怎 艷麗,但質地看起來卻很堅固結實;愛河附近有高雄電影博物館,樓不大,但很有藝術氛圍。也許那天既不是假日現在也還未到旅遊旺季,愛河附近的遊艇碼頭顯得 很冷清,只有數量眾多的船只無言地訴說他們繁榮時的輝煌。
在西子灣的前一個站是“鹽埕”,也就是愛河附近的捷運站,從捷運出來往愛河的方向走,隨處可以看到“牛肉面”的招牌,只是大多數都關上門或是客人不多;根據朋友的推薦,在通往愛河的路上找到了一家據說非常好吃的牛肉面- 港園牛肉面。這家面館看來在當地也是非常有名的,除了有慕名而來的遊客,還有不少在地人(“在地人”就是“本地人”), 所以人氣也比較熱鬧,由於來得早,還能坐在窗邊的位置上。這裏出名的是牛肉面和豬腳,牛肉面也有分為湯面和拌面,分量大得與平常所見精巧迷你的台灣出品不 大一樣,面的質地也和面線大不相同,更像北方的面條,筋道有口感和面線細細滑滑的分別就如北方漢子和南方女子;大大塊的牛肉看起來是燜燒的,只是味道不那 麽濃重,剛剛好,甘鮮的湯頭估計也花主人不少的心思。 鹽埕是美食的集中地,以前是高雄海運的貿易中心,街道的歷史悠久,有以前著名的五金街,手表街,只是世易時移,熱鬧的碼頭有許多倉庫已經被空置,不過也被賦予了新的任務 – 駁二藝術區。這是個看起來比較新的藝術區已經開了兩期,兩期分開不遠就是相隔一條馬路,許多倉庫改裝的展廳還沒開放,室內的展品不算多,目前看到的主要是戶外裝置藝術品,多是韓國設計師的作品。這裏的洗手間很有特色- 鏤空的建築是跟隨了廢棄廠房的造型,植物在陽光下隨意攀藤在粗米石的墻面,燦爛的陽光,清涼的微風,讓你真的能很放松地“放松”。
高雄的風景不炫目,不驚艷,甚至有些時候精巧到出乎你的想像,可是她就是很貼心- 路標永遠是大而醒目,不足50米必有指路牌,上面很清晰地寫明周圍標誌性建築的名字以及距離;高雄很幹凈,路上幾乎看不到紙屑雜物;在“鹽埕”和“西子灣”推薦用單車騎行的方式好好感受這個區域的文化和寧靜。 據《台灣史》載,台灣現代政權始於荷蘭的統治,隨後是明鄭(也就是鄭成功)、大清、日據(也是日本殖民地)到現在的藍綠更叠。每一個政權由於當時占領台灣的目的不一樣,因此對台灣政體、文化的貢獻也大不一樣,每個政權更叠時間差不多50年 左右。荷蘭占據台灣是為了拓展貿易,台灣是他們通往東方的落腳點,因此在他們統治時期大力發展了中、日、台三方貿易。鄭成功占據台灣其實是“反清復明”未 果的棲息之地,因此對台灣的建設以軍事考量,現在的許多地名(如高雄附近的左營)反映了當時以軍治島的痕跡,鄭當時的領域涵蓋金門、廈門和台灣(所以在這 些地方經常看到鄭成功像),鄭在台灣統治有三代,為台灣帶來了漢文化系統,其中最負盛名的代表之作就是建“孔廟”。大清因為是馬背民族對台灣這個島嶼本不 太關心,由於一直在海上未能與鄭軍抗衡,因此一直等待台灣內亂的機會;果不其然,在鄭氏第三代政權更叠之時出現內亂,清軍乘亂一舉消滅,收歸台灣,此時台 灣才正式歸入大清版圖。因為台灣離北京遠,大清一直采取“消極治台”政策,不允許大陸人民與台灣人民來往,也不興建城墻,當時福建、廣東一帶的窮人為了生 計,有許多偷渡來台;而這批偷渡客多是年輕人,沒有家人同往,在陌生之地,老鄉聚集,稱兄道弟,拉幫結派,為爭奪地盤經常械鬥,於是就形成了台灣所謂“幫 會”文化。至於日本的進駐,那是因為《馬關條約》,清政府割讓台灣,日本才成為台灣的新主人。在日據時代,日本為補充本島資源的欠缺,於是提出“工業日 本,農業台灣”,於是台灣成為發展糖、米的主要基地。這也是為什麽在台灣許多地方都可以看見“糖廠”(盡管大多數已經沒落,從工廠變成參觀的場所),而池 上的便當又為什麽那麽受旅客歡迎,現在台南、花蓮、台東等地仍然是台灣農產品主要基地。日本離開台灣因為二戰戰敗,中華民國接管了台灣,隨後的故事大家都 很熟悉了,中華民國政府撤離台灣,開始了蔣家皇朝以及後來藍綠之爭。 在 台灣行走,許多人都坐過“自強號”列車,在花蓮都會去逛“自強夜市”,“自強”這個詞給人的感覺挺革命的,“自強”其實與清政府時代的“洋務運動”有關, 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積極引進西方技術,修建鐵路,開采煤礦,興辦西學,把台灣的政治中心從南部轉移到北部,形成今天所見的格局。“自強”一詞想必是為了紀 念這個在台灣歷史上有過卓越貢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