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然而止的時光 鹽埕區 放眼高雄,或許很難找到一個地方能像鹽埕區這樣,隨意走個三五步,繞過一個街角,或拐進一條小巷道,就能看見動輒數十年歷史的傳統小吃。
木炭文火上快速翻烤的吐司,散發著面粉微焦的香氣,這是高雄人都知道的炭烤三明治;隔著七賢路對望的阿婆冰與婆婆冰(前者的古早味紅茶,真令我回味不已),無論你選了哪一家,當擺滿新鮮水果的大盤冰品端上來,你全然不會在乎誰才是真正的傳統老店。沒有名字和招牌的鴨肉珍、小西門燉肉飯、李家圓仔湯、阿啰哈鹵味……這些隱藏在巷子裏的傳統味道,正是鹽埕的迷人之處。
鹽埕能有如此高的小吃密集度,是因為從日據時期開始,這裏曾經歷過一段非常繁盛富庶的日子。緊鄰高雄港的鹽埕在清朝原為台灣四大鹽田之一,隨著港運發展,船只往來不斷,為這裏輸送了大量的舶來貨物和外來人口,早先的鹽埕說有多熱鬧就有多熱鬧。直至今日,很多老高雄人都記得,市裏第一座五層樓高的百貨公司以及電梯,就蓋在鹽埕。
爾後市中心與商圈的再度移轉,從鹽埕帶走了人潮,時光就仿佛在此戛然而止,留下了許多帶不走的洋房老屋散落在各個街角。鹽埕距離現在的高雄鬧市區不遠,卻像被遺忘般沈寂多年。直到近幾年,城市美學的風潮轉了向,逐漸吹向這裏,鹽埕才開始了新的蛻變。
你可以從鹽埕埔公交車站出來,在五福四路上看看美國船員以前常去的老西餐廳和酒吧,或走到號稱黃金街的新樂街,感受一整街老銀樓的貴氣,你也可以隨意在老房子與傳統小吃間兜轉,然後發現鹽埕就像定格在五六十年代的電影場景,散發著獨有的、悠悠緩緩的寧靜時光。這裏是高雄懷舊的好地方,而最能代表昔日風華的,莫過於崛江商場了。 運河上的老商場——大溝頂 堀江商場隱藏在七賢三路旁的巷弄裏,是條橫跨了必忠街、五福四路、新樂街、大仁路等幾個街區的狹長商場。這個地方的興起得回溯到1938年,因為鄰近高雄港,常有外籍船員帶著舶來品和大陸貨物同當地人交易,民間難得見到的XO、茅台、日本煙和洗發水、法國香水、德國辣椒膏、美國絲襪,在這裏一應俱全,當時逛街采買的人擠滿了商場,崛江熱熱鬧鬧風光了好幾十年。
今日的大溝頂,看起來不過是尋常老街。在大溝頂某些路段仍然可以找到販賣舶來品的商家,甚至還能找到市面上不易見到的商品。 為什麽叫崛江?“以前鹽埕有條後壁港河,但在高雄築港計劃後消失,於是日本人又挖了一條運河疏通水量,崛江顧名思義,就是這樣來的。 ”研究鹽埕與哈瑪星的文史工作者謝一麟告訴我,“後來,運河加上了蓋子,崛江商場又被稱為大溝頂,你現在走的地方,底下就是運河。”
隨著時代變遷,舶來品不再稀有,大溝頂也因為不敵新興百貨公司及新的大型商圈而迅速沒落,往昔熱鬧的街市今日看來竟然就像尋常老舊巷弄。有趣的是,大溝頂有些路段仍然保留了原先的樣貌,例如五福路旁仍可見到工整擺放著舶來品的商店,還有些隱身在街道裏的零星店鋪,仿佛躲過了時光的遞嬗,成了探舊挖寶的好去處。 手工旗袍老店和麗利紐扣店 藍白旗袍店,這個老店面據說數十年來如一日,而老師傅手工制作旗袍、唐裝的精巧手藝,至今依然聞名。 老師傅林明標今年73歲,30多年前便來到大溝頂了。他說當時崛江有很多美國船員,“美金好賺哇”,所以跟著跑來這裏學裁縫討生活。“以前大溝頂兩邊都是商店,我們簡單搭起棚架,就開始做生意了,那時候好熱鬧啊。 ”後來大溝頂改建,將兩旁的商店移至中間,人們改成走在兩側,“不知道是不是這個關系,客人不喜歡這樣走,也就漸漸不來了。”
藍白旗袍店的老師傅林明標,不少年輕人今天依然鐘情於他精湛的手工技藝和旗袍的古典風韻。 走進藍白旗袍店,店面不過八九平方米大小,門口側邊的大玻璃櫃展示著手工旗袍,中間擺著老舊的縫紉機和工作台,打版、剪裁,林明標就在這裏用一針一線縫制出無數旗袍。 “七賢路靠近高雄港那邊以前是美國酒吧街,街上有好多美國船員,所以附近開了不少酒吧、舞廳和咖啡店, ”林明標一邊為手上的旗袍打版,一邊回憶著30多年前的光景,“喔!你都不知道,以前美國人多愛坐三輪車啊,甚至還會在大街上用三輪車賽車,沒事就可以看到滿街的三輪車拼命沖,多有趣。” 崛江景氣好時,做生意的人最能感受到。二三十年前吃碗面大約是新台幣1元5角,而林明標做一件旗袍收費40元,一早開工做到晚上,就算趕夜車也只能做兩件旗袍。但崛江夜生活之熱鬧,讓許多小姐太太願意捧著鈔票,多付一半的錢請林明標趕工制作旗袍。 旗袍做得出名,連美國船員都來定做回去送太太。還有一陣子,台灣選美風潮方興未艾,林明標一個月得趕40件旗袍,好讓進入復賽的佳麗們風光上台。 我又問了老師傅現在做旗袍的人多嗎,“還是有啦,而且有不少中山大學學生在畢業前會來這裏訂制旗袍。 ”老師傅告訴我,如果要做旗袍,得自己剪好布再過來。這附近布料哪裏買?可以先考慮吳響峻;要好一點的布,金孔雀是不錯的選擇,如果預算夠,乾隆坊也有許多歐洲進口的好布料。但師傅又叮嚀了我一次,乾隆坊很貴喔! 駁二藝術特區 鹽埕區並非完全自歷史的大舞台退下。近幾年,駁二藝術園區成了新的城市亮點,重新將人們的目光帶回這個老街區。從鹽埕埔公交車站出來,沿著大勇路往南走,在接近碼頭前可以看到幾棟帶有塗鴉的老倉庫和一個大廣場,那就是駁二藝術特區。
“駁二是第二號接駁碼頭,戰後的高雄貨運港逐漸成形,帶來了大量的倉儲需求,而駁二的倉庫群就是應這樣的需求而產生的。 ”謝一麟解釋著駁二的緣起。這批倉庫群建造於1973年,分別隸屬於台糖、彰化銀行等不同單位,爾後又因年久失修漸被遺忘,塵封於高雄港邊。 2000年,雙十煙火首次移師高雄,當時為了尋找適當的煙火施放地點,這批老倉庫群被發現。一群熱血的文化界人士計劃以此作為南部人文藝術發展的基地,於是成立駁二藝術發展協會,將老倉庫變為駁二藝術特區。起初由樹德科大經營,2006年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接手。 “文化局接手前,駁二僅開放C5、P2倉庫及月光劇場,當時活動主要以創意市集與課程為主, ”任職於高雄市文化局的洪從真領著我在駁二裏散步,“文化局接手後,C5前兩年開始舉辦一些以材質為主題的展覽,周六、周日舉辦手作課程,而P2則以當代藝術展出為主。”
駁二後來陸續舉辦過鋼雕藝術節、貨櫃藝術節、The Wall駁二音樂演唱會,近年則有常設性活動如大港開唱、大彩虹音樂節、高雄設計節與青春設計節。駁二藝術園區成了新的城市亮點,為這個過去被稱為“文化沙漠”的城市註入不同的氣息。 駁二的自行車道更是精彩的戶外藝術空間。從愛河出發,一路沿著水岸騎經建國、七賢、中正及高雄橋,接著在真愛碼頭彎進駁二,沿著碼頭,在自行車道旁的綠色草皮上,很快就可以看到漸次出現的各種藝術創作,以及一座座大型彩繪的人物塑像,還有漁船停靠在碼頭旁,在低沈拍浪中輕輕搖晃,展現了海港城市親水友善的一面。 “其實自行車道剛修整好時,一旁還是沒有整理過的五金店,不時會有老鼠從五金店的倉庫竄出來,沖到車道上。 ”洪從真說。我在車道旁偶爾還可看到五金行正在拆解機具,這是此地歷史悠久的五金工業。 老小區與新文化的融合 二次大戰,盟軍炸沈了許多停泊在高雄港的船只,臨近港邊的鹽埕區居民腦筋動得快,發現打撈沈船、拆解變賣鋼板軸承等零件是個非常好的收入來源,一時之間,家家戶戶開始做起了這樣的生意,大、小五金街也應運而生。公園二路旁的一排五金店,讓我從小便對這條充滿油汙與機具的陰郁街道印象深刻,多年後當這場景出現在戴立忍導演的電影《不能沒有你》裏時,我一眼就認出,那是高雄的大五金街。
近兩層樓高的鐵金剛,曾經跟著五月天樂團巡回演唱會行走了許多國家,演唱會結束後被贈予駁二收藏,現展示於自行車道旁。 電影中的公園二路北側的五金行,今天已改建為公園綠地。駁二的成立,改變了五金街的樣貌。當時不少藝術家紛紛進駐,利用廢棄鋼鐵機具再造成藝術品放置於街頭,讓原本剛硬的五金街柔和許多。我在駁二信步而行,看見了小區共生共榮的成果——隨處展現在路邊的板凳、墻上的金工創作,哪怕只是一個小公園或街頭轉角,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對高雄人來說,鹽埕在近十幾年可能僅是個幾近被遺忘的老街區,但駁二的出現,讓它與現代重新接軌。駁二的展區目前已經擴充至西子灣打狗鐵道故事館旁的蓬萊倉庫群,更吸引了SONY來此成立以培養遊戲創作人才為主要目的的PlayStation數字培訓中心;知名美國電影特效公司R&H也在今年進駐。我喜歡這裏新舊交替的氛圍,也喜歡尚未被遊客大舉入侵的寧靜。海港,老街區,新世代文化,還有從未被遺忘的美食一同襯托出南國海港城市的度假氣息。或許,鹽埕又會以不同的樣貌重新成為這個城市的指標,人們將再次回到這個老街區。
從真愛碼頭沿著自行車道一路騎行,在經過駁二後,接下來就會經過緊鄰著鹽埕區的哈瑪星了。哈瑪星位於高雄南鼓山地區,一百年前原是片淺灘水澤。日本人到來,填出了這塊海埔新生地,也奠定了大高雄爾後的發展基礎。我四顧而想象著當時,或是更早以前的哈瑪星,究竟是何光景。 準備出發 ●藍白旗袍店:07-561-4988;大公路 77-3號;制作旗袍收費 2000元新台幣(滾邊加 1,000元新台幣),唐裝 1200元新台幣,須自行準備布料。 ●吳響峻布莊:07-551-2318;大勇路 123號 ●金孔雀布莊:07-551-8806;七賢三路 93號 ●乾隆坊:07-521-0393;五福四路 166號 ●麗利紐扣店:新樂街 213-11號 ●駁二藝術特區:大勇路 1號;pier-2.khcc.gov.tw。登陸可查詢近期活動,如波隆納夢奇地——2012波隆納插畫聯展 ×鄒駿升個展,以及 YOHEI TANEDA Cinema Arts——種田陽平的電影世界,均是園區裏值得一看的展覽活動。 文:何韋毅 攝:廖家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