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硐在早期被稱作“猴洞”,確實是因為它周邊的山林裏生活著大量的猴子,但是當時政府覺得地名中有個“猴”字並不雅觀,就將“猴”字改成了“侯”,而當地盛產煤炭,礦工們每天下井挖煤最怕遇到的就是水,尤其是出水的“洞”,所以就一並將“猴洞”兩個字全部改掉,形成了現在的“侯硐”。 侯硐貓村又稱“侯硐貓街”。以光復裏柴寮路一帶為中心的山村民宅古街,為瑞芳鎮於2009年底新規劃之觀光景點。百貓街棲息的貓因長期與觀光遊客近距離接觸,多半已不怕生,更有些貓會主動與人撒嬌接觸。因白晝較炎熱,故貓群多會隱匿於陰涼處,傍晚後較容易看見大量貓只群聚的盛景。 ▲一張手繪的地圖,兩張很有味道的台鐵車票帶我們走進貓咪的天堂 ▲侯硐的車站站牌上,一副小小的標識畫把猴硐的風貌概括的清清楚楚,貓、礦工、猴子以及橫快溪水的礦工橋構成了侯硐的一切 ▲采礦業已經成為猴硐的歷史,貓咪也已成為了侯硐這個小山村主旋律,就連車站站台上候車的長椅上,也被當地的原住民打上了貓咪的印記 ▲一塊塊繪著貓咪圖案的花台綁牢在出站的每一根柱子上,懷抱中的幾支不經意的小花歡迎著每一個為貓貓而來的遠方客人 ▲一只拉懶腰的“小花貓”慵懶的趴在通往出站口通道的窗台上 ▲在這裏,是貓咪在提醒著每一個客人安全當先 ▲大名鼎鼎的明星村民“黑鼻”已經成為了以為稱職的列車長,它會時刻蹲在車站口歡迎著每一位來貓村探秘的朋友們 ▲車站很小,只有一家叫做“貓行館”的商店,裏面擺滿了貓貓的紀念品 ▲就連台鐵卡通形象,走到猴硐也不免被畫上幾根胡須,做出一副超萌的貓咪樣子 ▲小店邊的一張厚重的大桌是專為書寫明信片的客人準備的,明星貓咪們已經“霸占”了這裏 ▲店家還為旅行至此的背包客準備了好多枚可愛的印章 ▲你可以將他們隨意蓋在你任何需要記錄的載體中,明信片、旅行小冊子、地圖甚至是手臂上 ▲小朋友也會在媽咪的幫助下親自完成這一枚枚的記錄 貓村相隔於侯硐車站的另一面,走出站台就可以看到清晰有愛的指示提醒著每一個遊客導覽的方向,貓村的幾大明星也會傾力登場,成為每一位客人的義務導覽員。在貓村,貓群因為與當地居民的生活關系密切,長期為居民們所飼養,多已算家貓而非野貓,故幾乎每只都已被起名。其中以裏長家四只明星貓深具自我特色而被封為“四大天王”,分別是“流鼻涕、黑鼻、麒麟尾、大頭”,不過明星就是明星,不是說你每次來都會與它們邂逅在貓村中哦!▲“四大天王”坐著“貓多多”觀光列車引導著客人前往貓村 ▲跨過鐵道的天橋上,也盡是它們的萌影。。 ▲走進貓村,就是走進了貓的天堂,這裏是他們的地盤,隨處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家 ▲它們可以懶懶的躺在路邊的石階上睡著懶覺 ▲即便是你已經舉著“大炮”離它們只有不足米遠的時候,它們也只是會不屑的擡頭望你一眼,再翻個身,我行我素的繼續睡去,這個範兒只有屬於這裏的“原住民”才能拿捏得如此精準。 ▲當你走到屬於它的窗前,能得到它深情地回眸一望時,你就慶幸吧,人家的地盤人家做主,看你一眼就相當給面了,哈哈哈 ▲小村很安靜,開滿鮮花的小徑錯綜的分布在村舍之間 ▲貓咪是這裏的主人,它們會像原住民一樣跳出來,擋在你的面前,上下審視著每一個陌生的面孔 ▲“前方有大量貓出現”這難道就是貓村的“交通壓力指示圖”嗎? ▲鏡頭前不到十厘米賣萌的家夥,好想把你抱回家! ▲看到村中這樣的活動中心,我淩亂了,這個活動中心是為居民設計的還是為貓咪設計的呢? 畢竟猴硐的前身是一個以采礦業為主的山村,雖然礦場已經廢棄,但當年的采礦設施依舊保留了下來,並做成了采礦紀念館,這本應該是侯硐最大的亮點,可隨著貓村的名氣越來越大,貓咪的數量越來越多,這些原有的文化也已經不大被人提及了,就連設在火車站前的“煤炭博物館”都已經被貓咪占領,成為了貓咪們“運動健身”的好去處,▲侯硐車站是台鐵少數幾座仍保有質樸鄉土風光的車站,周邊已廢棄的瑞三礦業公司廠區增加了車站的歷史感。 ▲街邊掛滿了貓燈,就連飯館的招牌上都是貓的影子 ▲飲料店門前的貓燈 ▲一輛礦坑中拉煤的小機車頭告訴來這裏看貓的朋友侯硐的前身歷史 ▲博物館中的電子遊覽導引圖可能是侯硐唯一沒有貓咪元素的設施 ▲可只要走出博物館,就連博物館門前小廣場的的燈籠都也已經找不到礦業的影子,全全被貓咪統治了 ▲也許是這裏更容易曬太陽,很多貓咪也走出貓村,跨過相隔的鐵路,跑到博物館的小廣場角落裏打盹 ▲甚至就這麽四仰八叉的躺在路面上呼呼大睡,任你淩亂的看著它發呆 ▲就算是你推著腳踏車從邊上經過,它也最多是翻動一下 ▲拍照?這個人家見多了,根本不屑去搭理你的召喚,你又不是名導演。。。 ▲打個哈欠,“唉,來看我的人太多,你們就不能讓我踏實的再睡一會兒嗎?” ▲小貓喝水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