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下巴士,分不清東南西北,便在車站問了當地的居民,他們說往前走幾步就看到。果真沒走十幾米,就能看到非常特別的一棟建築物,我猜就是牛棚藝術村。這裏沒有藝術村的招牌,不過它有一個很明顯的標誌,明顯不同於周邊其他香港的建築物,就是紅磚瓦房。門口只有一個小小的中英文牌子“馬頭角馬頭角道63號”。門口還有兩名管理人員,問過了不需要買門票,也不需要登記,便進入了一直想去的牛棚藝術村。當然,要來這裏參觀,也要註意開放時間,只有在每天的上午10時到晚上8時,才允許進入。
牛棚入口的是中庭,是一片大約40平方米的空地,紅磚矮墻在兩邊圍起,這兩堵墻原來是綁牛用的。剛進入古老的紅磚瓦房之中,感覺像是進入了一座空城,除了管理人員之外,沒見到一名遊客。其實這裏如果沒有活動的時候,就是這麽寂靜,不過這樣的安靜之地,才有讓我興趣大增。更是想深入探訪那些有名的藝術家們。
以前,在香港北角油街,有一批藝術家聚集在那裏,後來油街因為重建被港府收回,北角油街藝術村在興旺了兩年時間後就隨之消逝。這座1908年建成的馬頭角牛房,90多年來一直被用作香港牛畜檢疫站兼屠房。1999年8月,屠房遷至上水之後,經過香港藝術團體爭取,香港政府耗資2600萬港幣,對這個幾乎荒廢的地方經過重修,分拆成幾個單位,租給本地藝術創作家做工作室,藝術家們將這個落腳點取名“牛棚藝術村”
牛棚藝術村的建築為紅色紅磚平房具20世紀初西方市場的布局,而最大特色是采用紅磚建成。根據租約,有關單位是作非住宅用途,但並非只限藝術文化創作用途。藝術家們在這裏創作,舉辦展覽,還有各種表演和文藝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