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的歷史比較悠久,最早在可追溯到明朝,到清朝乾隆年間,長洲本為廣東省寶安縣(舊稱新安縣)所轄,可是長洲地處偏僻,朝廷鞭長莫及,難於治理,因此在乾隆年間,廣東省布政司向當地黃姓大戶發出《承墾長洲田莆執照》,將長洲中部土地歸黃家所有,並代為管理,惟稅收一半須上繳朝廷,長洲在乾隆年間得到很大發展,現在島上的主要廟宇如都是在那個時候興建。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與英國訂立《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長洲在內的二百多個離島,以及新界租予英國99年,長洲遂成為英屬香港之一部份。 長洲島的廟宇很多,除了有大型的玉虛宮外,還有四所天後廟,分別是北社天後古廟(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南氹天後古廟、大石口天後古廟(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西灣天後宮(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及玉虛宮(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長洲另外亦有一所洪聖古廟(嘉慶十八年,1813年)、一所水月宮(創建年份不明)和建於1973年的關公忠義亭。因為時間關系,我們只去了西灣的天後廟,如果有時間,不妨走完全部的寺廟。 走完長洲西堤道,接著上山坡,這時自行車沒法騎行。在長洲西南的鯆魚灣和白鰽灣,以及南部及東南部一帶,由於海浪較大,亦以滿布奇石聞名。較著名的奇石有五行石、龍王石、鰻魚石、坦克石、花瓶石和人頭石等等,故當地又名長洲趣石林,從張保仔洞開始都是石林。 繞過巨大的海邊巖石,就是著名的張保仔洞,說起張保仔香港可是無人不知。張保仔是清代嘉慶年間的著名海盜,活躍於粵東一帶,後來獲朝廷招安。根據傳說,長洲西灣崖邊的這個天然山洞,就當年張保仔躲避朝廷追捕的藏身之所,也是他收藏寶藏的秘密地點之一。 張保仔洞出來,對面的山邊就是五行石。在靠海處有五塊數米高的巨石—五行石。五行石中最大的一塊,坐落在山崖的邊緣,遠看好像快要掉進海裏一樣。遊走其中,則有如置身武俠小說中的石陣;您還可觀察石頭被風雨侵蝕的痕跡。五行石旁又長了不少野生仙人掌,為四周添上生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