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去過很多城市,但澳門還真的是第一次去。很休閑很市井的一座城市,這,是澳門給我的印象。到處都是些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建築物,初看並沒有想象中的驚艷,可一但進入相機鏡頭裏,就變得有魔力起來,漂亮至極,美得簡直如同一副副油畫!而穿梭於古老的建築群和市井小巷中,更是非常之愜意。在澳門好吃的東西太多,隨便一家店,隨意點個菜,都居然可以讓挑食的我垂延三尺,更不用說豐富美味的各類小吃了。 由於時間緊迫,沒來得及多看。馬上就前往港澳碼頭了到了碼頭之後,吃完早點買完票就直接出境登船了。因為是卡著點的,所以沒有時間拍照了,補一張在船上的片片,玻璃上的霧氣都凝結成了水滴,穿上挺冷的,可以提前將行李箱中的毯子什麽的拿出來。 這,水立方的姊妹篇,看到它說明船開始靠岸了。 成功抵達澳門外港客運碼頭,這是香港與澳門往返的必經之地,這裏連接的是澳門主島。大三巴等主要景點都在這島上,圖上紅色廣告附近就是地下通道,從那下去到對面就是大巴站,一般都是15分鐘一趟大巴,越大越好的酒店車次間隔越短,坐上大巴也就10分鐘就到我們酒店了。 迅速登記入住然後輕裝上陣去大三巴。我們酒店對面就有公車到大三巴。不廢話,上車走起,澳門很小,去哪兒都很近,導致我們坐過站了。沿著路標往回走ing沿途可以欣賞澳門的街景,路很窄,樓不高。 澳門的教堂很多,這是仁慈堂。仁慈堂位於議事亭前地,是澳門第一所慈善組織,於1569年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創立,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故名“仁慈堂”。成立之後,仁慈堂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並設育嬰堂、痲瘋院、老人院、孤兒院等機構。仁慈堂的二樓為博物館,收藏了很多許多由私人捐出的宗教祭品。館內陳列著代表仁慈堂歷史的文物以及天主教教會祭器用品。最令人註目的展品是一部1662年的《澳門仁慈堂章程》手抄原件,它是該堂最早、保存最久的歷史文獻。 這個教堂其實是好大的一幢白色建築,就在議事廳前地的小水池斜前方,但是當你從它身邊走過,甚至從教堂側面的廊下穿過,會全然不知道這個大家夥是個教堂,直到走入教堂旁邊一條種滿了花的斜坡小巷子,停下來想拍照留念的時候,才會看到教堂的大門,上面寫著“仁慈堂”三個字,而即便是這時候,你仍然不覺得小門和身後這個座巨大的白色建築是一個整體。於是我來過這裏兩次,也錯過了兩次。。。。。這便是仁慈堂旁邊的小巷子,無數人在這裏拍了無數多的旅遊紀念照,不過的確是值得留個小影兒的。 旁邊的就是澳門民政總署,民政總署大樓曾作為中葡官員會面的場所。1784年,葡萄牙人購買了該地皮,並興建具葡萄牙風格的議事公局大樓,成為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地方政治心臟。後曾多次重修,目前規模是1874年重修時形成的,具明顯的南歐建築藝術特色。 大樓地下右側是展覽廳,定期舉辦各項藝術展覽;大樓二樓設有一所公共圖書館,於1929年啟用,以葡國瑪弗拉修道院的圖書館為設計藍本,裝潢和家具陳設具有厚厚的古典氣息。現在專門收藏17世紀至20世紀50年代的外文古籍,特別是葡萄牙在非洲及遠東的歷史文獻,其中不乏珍品。大樓的後方有一個葡式花園,有一個渾天儀形狀的花圃,以及葡萄牙詩人賈梅士的半身像。 最攝人的,是第三部分-行政區,可以進入其圖書館及大禮堂。會議室保留了莊嚴典雅的風格,木制的家私,天花及墻壁工藝精巧,走進去實時覺得置身古代,看見眾人議政的場景。而時至現在,隆重儀式,會議及新聞發布會都會在此舉行。 而其圖書館亦貫徹了莊嚴典雅的風格,是澳門最古老的圖書館。圖書館收藏典籍二萬多冊,不乏古籍珍本。 越走越餓,就開始比較關註街兩旁的小吃店。發現澳門最多的小吃是豬扒包、蛋撻和肉脯。這家店應該是最知名的。《流星花園》就曾在這裏取景,現在都成為一個地標建築了 我們買了幾個吃,味道真的是不錯,推薦大家來嘗嘗。另外是不是覺得我拍的照片也不錯?蛋撻的層次都照出來了 下面這家基本無敵了。基本遊客都拿著他家的肉脯做禮品。我也買了四大袋,確實好吃,味道很多,買之前多嘗嘗 終於,我站到了大三巴牌坊的腳下。雖然只有薄薄的一面墻,但是它記載的歷史卻很深厚。這塊地方原本是1580年竣工的聖保祿大教堂。1835年的一場大火,被教堂燒毀,只剩下耗資3萬兩白銀的前壁,這就成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 其實澳門老城區真的不大,大多數的景點都是步行可以到達,實際去過之後,就我預估,用步行的方式大概一天就可以把整個澳門老城區逛完。從議事亭前地一路沿著大三巴街走,不一會兒就可以看到一段階梯,階梯上就是著名的大三巴牌坊。澳門最出名的古跡大概就是大三巴牌坊了,幾乎就是澳門的代名詞,來到澳門必定要去的景點之一。 大三巴牌坊的正式名稱是聖保祿大教堂遺址,始建於1580年,在1595年和1601先後焚毀,之後又在1605年重建,於1635年建成,沒想到不幸的是又在1835年再度失火焚毀,只剩下了教堂的前壁。看來這塊地方真的不適合蓋房子啊,一直遭受祝融之災。由於教堂僅存前壁,失去了後方的屋舍,看起來就像中國傳統的牌坊,因此又被稱為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的名稱來自於葡萄牙文的São Paulo,念起來像三巴,而大則是指最大教堂的意思。 大三巴的建築風格屬於矯飾主義,融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例如墻面上的滴水獸便是中國的石獅,十分特別。另外也有七頭龍的浮雕,上頭有一聖母,一旁註明了聖母踏龍頭的中文字樣,這是東方風格的一面。而在相對的另一側則是西方的帆船。第三層的聖母**浮雕之中,兩旁佐以牡丹與菊花,這分別是中國與日本的國花,同樣有著象征意義。可惜教堂的主體建築都已焚毀,不然單看這一門面,就能想象以前完整教堂的宏偉。 在大三巴的旁邊就是大炮台,又名聖保祿炮台。是澳門眾多炮台中規模最大、最古老的炮台。當年是為了抗擊海盜之用。 仔細看看這些砲台,竟然多數都是炮打新葡京的方向,這樣風水上不會有問題嗎? 幽幽燈光,仿佛當年的油燈從未熄滅,讓懷舊的心情默默燃放。以簡單的絕對高度來看澳門,也許是不可客觀的,只有站在歷史的高度來審視今日的澳門現狀,我們才能清晰看到澳門的發展是如何跟上了歷史潮流,踩到了正點。 這朵花就是在大炮台上面的一缸水裏拍到的。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這朵花盛開的飽滿,安靜。 不知覺間,天色已晚,我們決定去官也街吃些美食再做其他決定。 官也街,這個地名幾乎會出現在所有關於澳門的旅遊書和攻略裏,這條馳名在外的街道在澳門同樣無人不曉,它是與大三巴一樣是澳門最熱門的必遊地之一。官也街是一條位於澳門氹仔城中心的短小街道,這裏是澳門的一條老街,也是各種美食的集中營。街道長約不過百余米,寬約5米,一帶匯聚著澳門小吃和葡國美食的精髓,是品嘗中西特色美食不容錯過的好去處。 官也街一帶食肆林立,幾乎每一家都有悠久歷史,如小飛象葡國餐廳、公雞葡國餐廳、Tuk Tuk泰國餐廳等異國風味都值得一試;遠近馳名的澳門特色美食小吃在這裏亦能找到,有莫義記榴蓮雪糕、大利來豬排包、燕窩蛋撻、盛昌水蟹粥、木糠布丁等,可以讓人一次過大快朵頤;聲名在外的澳門手信連鎖在這裏都有門店,鉅記手信、咀香園餅家、車厘哥夫等,每天都人頭湧湧,貨如輪轉。 遊客在此可以買到澳門最暢銷的特色手信,各種肉幹、杏仁餅、蛋卷、鳳梨酥、紫菜肉松卷、花生糖等等,應有盡有,一網打盡。來這裏的遊客都會滿載而歸,吃貨們更只能扶著墻離開,試吃到嘴軟。而後每當聽到“官也街”的名字,口水便會不自覺地湧起,因為官也街不僅緊緊抓住了我們的胃,更深深擄獲了我們的心,是吃貨們澳門之行據對不可錯過的地方。 可以從街頭試吃到結尾,走過一回已經填滿半肚了。白天較為炎熱,趁晚上老官也街買點澳門特產挺不錯,各種特產琳瑯滿目。比較喜歡看店裏一些老師傅在手工制作糕點,感覺很有趣味。 澳門的夜晚,這般迷人,迷路在此我也甘心,接下來我們就坐車回港澳碼頭,然後登上了威尼斯人酒店的大巴。 威尼斯人是集酒店、娛樂、購物為一身的綜合建築。來澳門的遊客必去之處。這裏的三樓是聞名於世的購物街,“藍天”很美吧,看到河“貢多拉”沒?一會兒就會體驗它,以貢多拉船票,開啟遊船之旅。 正在高歌的船夫,他很熱情,知道我們是北京來的,還給我們唱了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唱的倍兒棒。還用英語給我們講了威尼斯的故事,一定特別精彩,為什麽這麽說,因為我實在是沒聽懂,感慨自己英文太弱了。 外出旅行,遊覽異域風情是件很愉快的事。然而,令我最開心的是,透過風景看到了風景以外的風雲,一個屬於中國的澳門很精彩,盡管也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尊重人性的真實世界。我愛澳門!!!依依不舍是最適合的詞語。澳門帶給我太多的樂趣,而文字總是難以全部體現這其中的美妙。登上回香港的船,心中湧現出一個想法:澳門,等我,我還會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