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正式出門的時候,已經是10點多了,穿過長長的福隆新街,在街口的一家小店吃早餐。舊舊的店面僅有2、3張折桌,出品卻非常有粵式風味,好吃! 吃完早飯後,在T字路口轉左再轉右,就會看到一條坡度驚人的斜坡,一路走上去,便會去到崗頂前地。 崗頂前地雖然不大,但是清幽典雅,匯聚了不少人文宗教景觀。碎石鋪成的露面,歐陸情調非常濃郁。 崗頂前地的何東圖書館大樓,這麽漂亮的圖書館,澳門人真是幸福。據說這圖書館在1894年以前就已經存在了,在100多年後仍然保護得如此鮮亮。 今天是星期天,我們去的時候剛好是做禮拜的時段,因此在聖奧斯定教堂中傳出陣陣的祈禱聲、朗誦聖經聲、聖歌樂。而由於這個教堂離龍嵩正街很近,有一個很中國味的名字——龍嵩廟。 崗頂劇院,讓我想起了羅密歐與茱麗葉,是一棟差不多150歲的建築了。據說,這是中國第一間西式劇院! 一步一景,崗頂前地就是這麽一個迷人的地方。連接這裏的是一條條傾斜的小路,周圍的民居也成為最好的屏障,使得這裏很少被人打擾。繼續往前走進龍嵩正街,是很典型的澳門生活小街道,路邊的茶餐廳像大排檔一樣旺場。 穿過龍嵩正街,轉進風順堂街,自然會看到風順堂——聖老楞佐教堂,好奇怪的名字,呵呵,其實是從St.Lawrence's Church翻譯過來的。走得有點累,於是索性走進教堂裏坐下。教堂裏只有一位菲傭靜靜地看著聖經在祈禱,幾乎沒有遊人會到這個地方來。大堂營造的氣氛非常嚴肅,人進去以後自然而然會安靜下來。記憶中,很久沒在教堂裏如此認真地看著主了,讓我想起小時候每個周日都去基督堂做禮拜的幾年。 離開了風順堂,便去了附近三巴仔橫街的“三巴仔”——聖若瑟修院及聖堂。修院和聖堂相鄰而立,老人家說修院是澳門天主教的“少林寺”,培養了不少人才,而聖堂和大三巴的外形很像,就親切地叫它“三巴仔”了。 一連看了好幾座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歷史的建築,也只是花了2、3個小時,而且是每個地方都深度遊。如果只是蜻蜓點水地參觀,半個小時就可以了,路線可以從福隆新街開始,走過崗頂前地、龍嵩正街、風順堂街、三巴仔橫街,繼續往前走便會經過亞婆井前地、鄭家大屋,一直去到媽閣廟。我們還要趕到氹仔約會豬扒包,所以走到三巴仔就回頭去新馬路坐車走了。坐上澳門的巴士,搖晃中過了橋,直抵官也街了。先在街口的莫禮義記買了馳名的芒果雪糕,便趕緊到大利來記,只是2點半,人龍就排起來,還好我們趕過來了,不然3點的隊伍都不知道排到哪裏。 豬扒包啊豬扒包,你怎麽那麽受歡迎呢?由於太受歡迎,今天居然提前出爐了,2點45,隊伍就開始動了,前面的幾十人不斷地捧著新鮮出爐熱騰騰的豬扒包從內廳出來,差不多3點的時候,我離豬扒包的距離不過1米之遙。 2點45開爐,我們3點正準時拿到自己的豬扒包。墻上的大鐘,看著每天瘋狂的人龍。 很多人都覺得大利來記的豬扒包不過如此。我沒吃過其他家的豬扒包,不過這家是真的好吃,面包表皮烤得非常香脆,豬扒肉很嫩,而且吃的就是這份排隊的心情,得之不易的東西總是珍貴一點的吧。 4人遊的另1人,終於發短信過來,說已經過了關閘了,問我們在哪裏。澳門的短信好貴哦,2塊多1條,一句說了,我們現在走去威尼斯人,他也可以坐賭場車過去,在那裏集中。吃罷豬扒包、喝過凍咖啡,我們也起身出發,話說豬扒包的人龍還在。下一站……天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