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澳門只是個博彩業興旺的地方,沒想到來澳門後,驚喜地發現這裏的大街小巷遍布著眾多的教堂,其中不乏有悠久歷史,建築精美的教堂。遊走在澳門的街頭巷陌裏,,拐彎間,一不經意就有可能進入一座精美的教堂內。 我們從媽閣廟出來,沿媽閣廟斜巷,一直到崗頂前地,觀賞了三座著名的教堂。 原來澳門是基督教、天主教傳播之地,被稱作為“聖名之城”。這裏的教堂富麗堂皇,色彩鮮艷,雕刻精美,很值得細細欣賞。 澳門聖老楞佐教堂 聖老楞佐教堂又稱風順堂,是澳門著名的大教堂,占地面積甚廣。聖老楞佐教堂早年建成的時候,因為它靠近碼頭,所以教堂內立有風信旗桿,是葡萄牙人決定是否出海的重要指標。《澳門記略》載:“西南則有風信廟,蕃舶既出,室人日跂其歸,祈風信於此。”所以這座教堂也被俗稱為“風信堂”。後來,因廣東話中“信”、“順”同音,也許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風信”轉為“風順”,而“風順堂街”和“風順堂區”也因此得名。 風順堂的建立早於1569年,期間曾數度重修,其中在1618年的一次較具規模。而在1979年進行的粉飾裝修,亦使這座古老教堂倍添光采。 教堂設計雄偉壯觀,左右鐘樓並崎,一座是時鐘,作報時用;一座是銅鐘,供教堂彌撒時搖動轟鳴用。 從教堂的大門拾階而上,便可進入聖堂內。 教堂的花園內植有茂盛的棕櫚樹 聖堂內巨大的梁柱和精美的吊燈,頗具豪華博大之氣派。 半圓穹頂上有耶穌受難十字架 主祭壇供奉耶穌神像 邊上祭壇內供奉著聖老楞佐的神像,穿著絢麗的衣袍,一手持聖經,一手拿法杖,莊嚴肅穆,在經常航海的葡國人心目中,是庇佑平安,賜予風信之神。 聖堂內繪有聖經故事的彩色鑲嵌玻璃窗 澳門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位於澳門崗頂前地。聖堂不直接臨街,先得由一個石砌的拱門才能進入,小拱門設計造型典雅具有歐陸風格。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俗稱三巴仔修院。由耶穌會會士興建,1746年動工,1758年落成。在1903年重修,1953年羅若望主教策劃再行修葺。是澳門歷史上最主要的教育中心之一。並於一八零零年被授予“皇家修道院”的稱號。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聖堂右邊高塔上有大小銅鐘各一,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由意籍著名鑄造家卑他利華建造。 . 聖堂內的正面采用假雲石祭台 教堂正中建有半球型拱頂,氣勢恢弘 最為特別是堂內廊柱造型不是一般的圓型柱狀,而是螺旋型部份還有樹藤花紋設計相當少見與特別。 主祭壇供放其主保(聖若瑟)像,裝飾甚多。 邊上的祭壇 入口前廳中四枝支撐二樓唱詩台,來自原聖方濟各修道院的木制盤旋柱。 澳門聖奧斯定教堂 聖奧斯定堂(俗稱崗頂聖堂),位於澳門崗頂前地,是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由奧斯定會修士興建。初建時用棕櫚樹葉作頂,風吹時似龍須飄飄,故昔日稱龍須廟,後改成龍嵩廟。每年四旬期第一個周末供奉在聖堂的耶穌受難像會被運到大堂,第二日搬回(俗稱“出大耶穌”),是澳門重要的宗教活動之一。 1589年教堂轉屬葡萄牙教士後,1591年便在現址興建一座供奉聖母的教堂。1872年,教堂的主堂和聖器室坍塌,於是教堂在1875年進行重修,遺留至今。 我們去聖奧斯定堂時,正值星期日,教堂正在做彌撒,裏面擠滿了人,所以無法進入教堂內,只能在外觀賞一番。 聖奧斯定堂對面的耶穌會會院,歐陸建築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