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繈褓太久了,母親! 然則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我依然保管著我心裏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寫於1926年,聞一多對澳門、噴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年夜連七個被帝國主義占據的故國寶地,停止哭訴,請求回到故國懷抱。毛澤東讀到後,贊美聞一多“顯示了我們平易近族的豪傑氣勢”。後來聞一多這首詩一向在澳門和故國的公眾中廣為傳誦。 媽祖廟沿崖而築,飛檐畫棟,古樸而肅靜。走近山門,一對雕工優美的石獅子排列雙方,傳為300年前清人的佳構。舉頭可見山門上端鎦金楷書“媽祖閣”的橫額。進山門入牌樓,等於一個石窟,人們稱它為石殿。殿門上石頂已被噴香火熏黑,模糊可辨橫額勒石“神山第一”的字樣。石殿內供奉天後石像,雙方的楹聯是: 顯跡湄洲山三十六天齊勝概 流芳東粵甸百萬萬載壯威光 進山門朝右走,就到了媽祖閣的年夜殿,年夜殿裏供奉著天妃娘娘,年夜殿前方的圓形門洞外墻也嵌有一幅對聯,雲: 春風止秋水明貢士波臣知中國有聖人伊母也力 海日紅江天碧樓船鳧浮涉年夜川如平地唯德之休 走過庭院,沿著山麓的石階小徑拾級而上,就到了建於巉巖巨石之間,以石窟鑿成的弘仁殿。它約建於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是媽祖閣各座修建中歷史最悠久的。此殿飛檐翠瓦,色彩斑斕,殿門刻聯,曰: 聖德流光莆田福曜 神山挺立鏡海恩波 是歌頌天後美德的。殿內正中供奉著天後娘娘,四壁鐫刻著海魔神將的像。 媽祖廟內保存著許多文物事跡,個中洋船石、海覺石、蛤蟆石被稱為“三奇石”。洋船石上刻有一艘中國現代出洋的三桅海船,上了漆油,顯得色彩艷麗,形狀細膩,上書“利涉年夜川”四個年夜字。傳說媽祖曾乘此船自故鄉出海,履歷狂風巨浪,安然抵達澳門。在娘媽角左,有海覺石,壁立數十丈,墨書“海覺”二字,字徑逾丈,蔚為壯不雅觀。蛤蟆石則在山門前,外形橢圓,色彩青潤,每當風雨潮汐,則收回呱呱的聲響,猶如哈蟆鳴叫。 澳門是中西文明融會的地方,一方面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林立;另外一方面媽閣廟的噴香火又非常壯盛,由此便可見其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