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去黌舍前,完成這一系列遊記先。。) 登登登登~終究離開澳門最符號性的修建物——年夜三巴牌樓了。 年夜三巴牌樓(葡萄牙文: 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普通稱為年夜三巴或牌樓,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聖保祿教堂)正眼前壁的遺址。年夜三巴牌樓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同時也為「澳門八景」之一。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明遺產。 年夜三巴牌樓是位於聖保祿山的上天主之母教堂(A lgreja da Madre de Deus)前壁。與年夜炮台及兩者之間的前聖保祿學院為一整體。而「三巴」這個名字是來自於「聖保祿」的葡萄牙文(São Paulo),而「年夜」是指最年夜的教堂,故「年夜三巴」是指「最年夜的教堂。聖堂創建於1580年,在1595年和1601年先後兩次失蹤火焚毀。教堂第三次修建由意年夜利籍耶穌會會士斯皮諾拉神甫設計,並於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歷時35年,是當時遠東最年夜的天主教石建教堂。1835年1月,教堂起火,最後剩下教堂的前壁。由於教堂前壁形似中國的傳統牌樓,故當地人便稱之為「年夜三巴牌樓」。 年夜三巴牌樓的奠基石,上有奠基年份1602年
1990年月初,政府曾對聖保祿教堂的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及修復任務,並發現了當時教堂背後的建築遺址及埋葬教士的墓地。及後在1996年,政府在該遺址建成了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展出很多澳門教會的珍貴文物;同時,也在年夜三巴牌樓的背部安裝了鐵架樓梯,以供遊人參觀,可是樓梯的鐵架插了在牌樓的結構之內,此舉引來一些文物專家的不滿。在回歸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將牌樓申報為世界文明遺產,但由於政治及技術身分而未能成功。2005年,中國政府成功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明遺產,年夜三巴牌樓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 年夜三巴牌樓高27公尺、闊23.5公尺、石壁厚2.7公尺,建築屬於矯飾主義風格,且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風格。前壁用麻石砌成。高低5層,旁邊共自第3層起可分9格。前壁右側有一石旗桿夾(左邊與之成對的一副已不存),下有68層階級,與教堂地位並紛歧
由於年夜三巴牌樓是澳門的地標性建築之一,故政府會定期對牌樓進行檢查和修復。比來一次修復任務時,為確保遊客看到年夜三巴牌樓,當局仿傚歐洲的做法並設計了一幅年夜型帆布,懸掛於工程排柵的最底層,帆布上印有年夜三巴牌樓底層的真實圖案,隨便馬虎遊客攝影。另外,由於澳門的氣候較為潮濕,隨風飄揚的植物種子很隨便馬虎便會逗留在牌樓的石壁縫隙中生長成雜草,雜草的根會對牌樓結構構城損害,有見及此,當局也會定期派人除去雜草以回復牌樓的原貌。 另外,年夜三巴牌樓作為旅遊熱點,許多分歧的活動如澳門國際音樂節的露天音樂會、藝穗巡遊和澳門國際青年舞蹈節也會在這裡及鄰近的耶穌會紀念廣場舉行。而每逄哪咤誕,在年夜三巴牌樓的旁邊更會豎立一座傳統的中色牌樓,與年夜三巴牌樓自己構成一個強烈的中西對比。 澳門元5元硬幣上有年夜三巴牌樓的圖案。三巴的名字亦自2008年升引於寧靖洋熱帶氣旋用名,以庖代「珍珠」。 (材料來自維基百科) 說句真話,初頭以為澳門的“門”會很年夜很壯不雅觀的……結果有點出乎我的料想@@ 記得其時在看《十月初五的月光》時,有一場是薛家燕幫兩位旅客攝影,配景就是年夜三巴牌樓了~~其時感受N年夜……@@ 唔,牌樓走上去,就是一條很著名的“試吃吃到飽”的一條街~~ER,詳細是甚麽我遺忘了……來,去圖~~ 順便說下~~鉅記的肉幹滋味挺好~~ 以後在街裏的某間店完成了明天的午餐…… 吃完持續逛…… 在“天使”的“指引”下,我們離開了某教堂……估計也名聲也很年夜的那種…… PS:又見STARBUCKS~~ 唔,終究寫完了…… @歸家途中…… ~~||| 31號就要去黌舍了……再會,我的暑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