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的人們至今還記得2000年7月的那場火災,燒毀90間房屋;2008年6月的那場黑色暴雨,8月份的鸚鵡台風和9月份的黑格比台風,均對大澳進行了破壞性的襲擊,讓人不得不為這些水上棚屋的安全擔憂,同時河湧的衛生環境的惡化等等,無容置疑讓大澳一直保持過去原始的狀態也是不現實的,修繕與改造不可避免。
不過,修繕、改造歷來就是一把雙刃劍,在改善環境的同時,同樣也會對文化環境和資源有一定的損害,如果不進行科學的評估,可能危害更大,如果破壞了可持續性的發展,這種的改造就是得不償失的。當年大澳海邊修建了一道防浪堤,本意是作為一個漁船的避風港,但是,此舉一直被有關人士詬病,因為大堤既破壞了大澳的自然景觀,事實上也沒有漁船將那裏作為避風港去停靠。
香港很多關註大澳發展的人士,也一直在為大澳的發展出謀劃策和努力,大家都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平衡的方案,在保護當地居民的利益和文化資源的情況下,可持續性地發展大澳的旅遊資源,而不是簡單地將大澳發展成為一個主題公園的模式。
在大澳漁村的一隅,看到了幾條十幾米長巨長的龍舟,有一條正在維修,在石仔埗街的海邊,也看到好幾條很長的龍舟。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大澳的居民都會到大澳的關帝古廟、天後古廟和楊侯古廟去請出小神像,載有神像的龍舟焚燒金銀紙衣,然後龍舟遊河湧,沿岸棚屋居民朝神像焚香祈求平安,送神之後,還有龍舟比賽。2011年,大澳端午節龍舟遊湧的傳統儀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