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幾分鐘,就來到了寬闊的海平面上,看完了棚屋,船又駛向了橋的另一頭,這樣的景色你們喜歡嗎。我親身感受過的就很享受了。超棒的。雖然天氣都點熱,海風吹在臉上有點溫溫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很舒坦。
看白海豚是講運氣的,船夫把我們帶到它們經常出沒的海域,我們都瞪大了眼等著;一秒…兩秒… 一分鐘…突然有人喊:“它在那!”我順著那人的手指看去,真的有個白色的背鰭一湧而過,太快了,都沒來得及拿起相機。一船的人都高興的大叫,畢竟我們真的是很幸運的,和我們一同來的另一條船開到了另一側等,就沒得見白海豚的真顏。因為找不到白海豚的照片,這個是在網上搜來的。
依依不舍的別了白海豚,我們又上了岸。穿過那些喧鬧的賣海鮮特產的店鋪、吃海鮮的飯館,就來到了當地人住的巷子裏,很多家門口曬著魚。我在市集上買了瓶紅葵花(好像是這個詞,我不太記得了)水喝,酸酸甜甜的挺好喝,又買了一袋紅葵花帶回北京煮了2次水,仿佛沒有當地的好喝呀,放糖放少了。
巷一側是民宅,另一側就是大自然了。天藍的醉人,連小野花都明艷照人。 誰說香港只有高樓大廈,沒有美景的,那是因為他只鉆在了高樓大廈裏。
我喜歡南方的綠,和北方的綠是不一樣的。茂盛,原始,野性!等我老了,即使香港沒辦法常住,也可以去杭州呀,要不然去陽朔,只希望那時候的大自然和現在一樣,別被破壞的太多了。
大澳也新建了好些小別墅,在城市人看來,這些就是別墅了。別小看這些別墅了。我還是蠻喜歡它的建築分格的,格式很簡單。等到老的時候可以來這裏養老那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和這些舊鐵皮房子遙相呼應著。順著那些別墅一路向前,往舊警局的路上,走過一些更窄的、更沒經過修飾的小巷,在一個拐彎處,我的心跳登時就到了150下。我來到哪了? 這是真是的,還是虛幻的?
我最先看到的就是這間我無比熟悉的小屋,這不是石福根的蝦膏廠嗎,跟叔一家子在這裏曬蝦膏,運蝦膏。天呀,我原來找到了《大澳的天空》的拍攝地! 我很喜歡這部劇,一部清新田園的小品文,有我喜歡的吳啟華、元華、陳松伶和陳妙瑛。自己竟然誤打誤撞的來到了這裏。一切還是原樣,一點都沒變。還是跟劇裏面的情景一樣呢!
我知道這部劇是在大澳實地拍的,只是沒想到自己能碰到它。屋子的外面拉了一圈繩子,還有一塊牌子寫著私人領地、不得入內的話。我真的聽話就一直在外面看,又繞到屋的前面。
對了!石福根一家子就是住在這小樓裏,前面的青色小屋就是他們的蝦膏廠。今天看到了真實的景點心情真是小爽呀!
劇裏叫石興隆蝦膏廠,真正的叫這個名字。從門口望去,屋裏坐著一對夫妻和兩個小孩,但屋裏的擺設和劇裏的不一樣,而且屋子顯得沒有電視劇那麽大,那也是,電視鏡頭有拉伸效果的。看上去,這家的舊房子是這一帶最大的了,我猜,當年劇組就租下了這一戶人家的房子當拍攝地了。我一向是尊重他人隱私的,盡管屋門開著,我可沒有照下屋裏的樣子。
只有幾步之遙的小街另一側,吳啟華和阮兆祥不是住在這裏嗎?而且那張劇照肯定是在這個陽台上拍的。沒想到這一次來到大澳可以勾起很有回憶呢!那時候的港片真心覺得好看。
沒想到大澳之行還有這樣的意外收貨,那種高興的心情我表述不出來,當時真想有個懂我的人能跟我分享。不遠處,就是一排排的蝦膏,還有辛勤勞作的人們。
有的蝦膏是磚型的。
再走不遠就是一個小碼頭了,另一側山上有舊警署,我沒爬上去看就原路返回了。沒想到走錯了路,走到了當地人的小屋落裏,走不出來了,看到個當地人正在砍木頭,就上去問路,他普通話還挺好的,他能聽懂我說的,我也能聽懂他說的。我還看見了楊桃樹,呦,原來楊桃是這樣長在樹上的。
路上,還看見了這種樹,我還是孤陋寡聞不認得。再次感嘆一下,天真藍、樹真綠呀。我願意天天生活在這種景致裏,我願意。
回去的路上,我看見了青馬大橋。它是青馬大橋吧? 也沒人給我指點指點,我只能憑自我感覺猜了。我這美麗的一天,永遠放在了我的回憶裏。下一次我去香港,還要再來大澳,再試一試自己有沒有運氣看到白海豚,再看一看這青山綠水。我還要去西貢、南丫島,購物就排在後面吧…不過這一次旅程最大的收獲就是去了大澳。這一天我永遠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