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島嶼南面的索罟灣登陸,因為來得早,港灣海面靜靜地泊著上百只漁排,仿佛還沒有睡醒; 依山傍水的零落的民居,也還在清晨的海風中靜默。 索罟灣是登島的家樂徑的起點,一幫朋友悠遊自在、輕輕松松放慢腳步,沿著蜿蜒的環島山徑漫行,慵懶的太陽還藏在雲霧中,山的清風和海的氣息一路相伴,柳暗花明之間,時不時會閃出掩映在蕉林和棕櫚叢中的農家庭院。房前屋後有花圃,玫瑰、杜鵑、百合次第開放,姹紫嫣紅;菜園裏,番茄、絲瓜、豆角已經成熟,鮮嫩飽滿。 綠葉上沉醉的蝴蝶傳遞著恬靜祥和的信息。 一切都那麽安寧和愜意,此時的心境正合了陶淵明《歸園田居》的詩意。從香港大都市的高樓峻宇、車水馬龍的樊籠解脫,在這一方自然山水中,暫且拋開塵世的虛華和嘈雜、無奈和煩憂,讓疲累的身心得到休憩和喘息。 島上除了非常非常袖珍的垃圾車和消防車,再沒有其他的機動車,偶爾有以自行車代步的遊人擦身而過,一個頭紮小辮,戴墨鏡,裝扮很嬉皮的男士,騎著山地車,帶著兩只拉布拉多,從一條匝道往海邊去,狗狗在沙灘上打一會滾,又撲到海裏去戲水,樂煞了愛狗的朋友。 通往蘆鬚城灣的岔路口,邂逅幾個上了年紀的島民,他們正坐在自家的小院前閑聊,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伯主動與我們搭訕,熱心地為我們指路。這個村落自70年代香港經濟發展以後,年輕人陸續離島渡海謀生,老年人則留在此地看守自己世代的家園。那些尋常的巷陌、簡樸的農舍,那種平淡純粹的生活,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繼續往島嶼的高處走,太陽已經朗照,遠眺是一望無際的藍色的大海。 腳下是一片海浪沖刷的礁灘,擡頭是灰色的巨石和蒼翠的樹木覆蓋的山巒。 南丫島還不到14平方公裏,唐宋時期,這裏有許多到廣州貿易的外國商船停泊,因而曾經有個“舶寮洲”的島名,後來叫做“博寮洲”,據說可以雅致一些。近代,由於島嶼位於香港南面,島形像一個“丫”字,所以改為南丫島。南丫島的出名還因為周潤發出生於此的緣故。整座島嶼基本上是山地,天然海灣很多。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硝煙曾彌漫在這個小島上,陰暗潮濕的神風洞就是歷史的見證。戰爭後期,日本人曾在此藏匿武器炸藥和快艇,伺機伏擊盟軍的戰艦以求同歸於盡。我們在洞口張望,只見黑魆魆、陰森森,不禁毛骨悚然。 峰回路轉,稍稍有些喘息,洪聖爺灘就到了。這個海濱浴場因附近有洪聖廟而得名。只見水清沙白,一波一波的雪浪湧上沙灘。人們在大海中追波逐浪,在沙灘上堆壘城堡,在樹蔭下懶散地瞌睡···。朋友們大嘆沒有裝備,錯過了一個勇當弄潮兒的機會。有幾個按捺不住,鞋子一脫,捋起褲腿,到陽光下踏浪去了。遊客中大半是外國人,他們的孩子最是得意可愛,一個個洋娃娃似的,屁顛屁顛地跟在父母身邊玩耍,沙灘上留下深深淺淺的小腳印。自從南丫島的風采發電站建成以後,吸引了許多外籍人士來此工作和聚居, 有的在香港那邊上班,在島上居住,乘船上下班也十分便捷,更多的是專門到此度假的。 最懂得生活的老外們,帶上家人和寵物狗狗,到這裏來盡情享受亞熱帶的陽光浴和海水浴。 一陣馥郁馨香,把我們吸引到海灘旁精致的香草園,兩個香港青年在這裏精心打理著奇花異草,還出售名貴的花種和新鮮花草制成的飲品。他們看上去一點也不像花農,倒像是文雅的書生。辛勤勞作,與世無爭,並不在乎掙錢,他們只是樂在其中。 再往前走就是榕樹灣了,真沒想到,這裏竟有如此濃郁的西方風情。比起索罟灣要熱鬧得多,橫街窄巷裏遊人穿梭如織,有老外開的酒吧、咖啡館。 還有各種裝飾考究的小店小鋪,經營著工藝品、服飾、食品之類的生意。 最讓遊人垂涎的是各種美味的小吃:豆腐花、薏米露、烘餅、烤魚、燒雞和一串串碩大的魚蛋。 南丫島有名的雞蛋仔,值得一試 還可以到餐館裏品嘗港式茶點和泰國、葡國、印度、日本、意大利等不同風味的異國菜式。當然,海鮮大餐是千萬千萬不可錯過的哦。 夕陽西下之前離島,渡輪漸行漸遠,駛向人流熙攘、霓虹閃爍的花花世界。南丫島在眼中已是隱約朦朧,但心裏卻有了一片清晰的別樣的天地,一片回歸自然、樂天知命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