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牌坊,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跡,她是中葡日建築永恒的主題,在這裏屹立了450年了,見證了澳門的變遷。今天,我終於來到了她的面前,撫摸著她堅實的軀體,眼前翻騰著歷史的煙雲…… 從深圳開車到珠海3個小時,選擇灣仔口岸過關是因為這裏人流少,清凈。 通關後,乘一船跨兩境的輪渡船,在濠江上體驗6分鐘的跨境感覺。渡船緩緩駛出碼頭,看看灣仔口岸,實在是簡樸哈 向著陰霾密布的天空及不同制度社會靠近:澳門,我來了! 輪渡船將停靠澳門的“內港客運碼頭”。 入關後,出了入境大樓後,迎接我的仍然是這簡樸的景象,如果不是那繁體的中文字,還以為這裏只不過是一個漁村而已。 不同的兩條街只是旅遊與民居區之分。 福隆新街,典型的廣東粵式建築,富有嶺南的獨特風格。 福隆新街有很多家特色小吃店,規模相當小,有的只有兩、三台桌,但最火爆的當屬18號的“添發碗仔翅小食店”,等位的人排起了長龍。 敢用“財神爺”做店名的實屬罕見,不過我相信這家老板肯定是賺了錢,祝福了! 門庭若市的澳門的手信店。每位到澳門的遊客必定要帶禮品回去送親朋友人吧,在大三巴街店挨著店的手信店,成行城市的,吆喝著用不同的方式兜售著自己的禮品,而“鉅記”是一家老字號手信店鋪。 其實澳門的手信只不過是些傳統餅食、精美糖果、地方特產、香煙和酒類,店家用精致的包裝給這些食品穿上漂亮的外衣,讓澳門手信瀟灑走四方。 路環市中心撻沙街1號的“澳門安德魯餅店”,創立於1989年,雖然店鋪不是很起眼,可卻是赫赫有名的正宗葡式蛋撻店,但凡喜歡蛋撻的各國遊客,都會慕名找來品嘗其獨特的美味。雖然已經名滿天下,創始人安德魯本人仍堅持親力親為,每天都要到餅店打點一切。有緣的話,你可能會遇上這位將葡撻發揚光大的人物,並得到他的親自接待呢。 葡撻源於葡萄牙的修道院,據說當時的修道院受到迫害修女們為了生計,只好出來擺攤賣點心,其中的葡撻立即受到當地人的熱情追捧,也因此成為了大眾美食。安德魯的葡撻美味之處在於其層塊狀的松脆外皮以及其奶油狀的雞蛋餡料所帶出的強烈對比而成;此外,焦糖給蛋撻表面所帶來的點點燒焦外表就成了安德魯蛋撻獨有的特征。我們在享受之前,用相機定格了安德魯蛋撻的特征,然後分將食之,我一口氣吃了4個,撐了好幾個小時呢! 在澳門,既感到陌生又覺得熟悉,陌生只是環境,熟悉的是文化,更何況這滿大街的內地遊客,在他們中間你不覺得在另一制度的天空下。 突然發現,每家店鋪的門口都有一個“門口土地財神”,雖說土地財神見多了,可這專業的門口土地財神還是第一次見到。 也就是隨手一拍,嘿嘿。 “保記”牛腩弄堂式的食鋪已經營了60多年了,如此開店在內地簡直不可能的。澳門的小店鋪之所以多如繁星,得益於政府的扶持,沒有大型超市和飯店的壟斷或欺行霸市,所以才得以生存,真是兩種制度兩種結果。 老城區的地面都是這瓷片般鑲嵌而成的,整個街道十分幹凈,幾乎看不到一點垃圾。 雖然街道很狹窄,依然是交通要道,我親眼看見司機們都十分遵守交規,還彼此禮讓,秩序井然,看不到亂穿馬路的行人,使我自然的又想到了內地,對比是如此的強烈。 公交車站的特點是那旋轉的筒式的車牌,最大限度的節約了空間,用著也很方便。 公交車停站了,不見你擁我擠的現象。 澳門郵政局大樓。這是澳門唯一運用古典建築語言的大型建築物,於1929年落成,辦理所有的郵政、電報和電話業務。目前還承擔郵政博物館的功能,每逢正點樓頂的大鐘便會響起悅耳的鐘聲。 澳門民政總署大樓。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葡萄牙興建具葡萄牙風格的議事公局大樓,成為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地方政治心臟,一切市政事宜,以至葡萄牙的集會和慶典,都會在此舉行。逢年過節,這裏也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中國文化的元素。 澳門仁慈堂於1569年,由天主教澳門教區的首任主教賈耐勞創立,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成立之後,仁慈堂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並設育嬰堂、麻瘋院、老人院、孤兒院等機構。 這條馬路的正式名稱是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但澳門市民稱它為新馬路,是市區的主要街道長不足一英裏,但處處可見土生葡人的生活痕跡。新馬路的起始處,兩邊由碎石仔鋪設成路面點綴著簡潔的圖案,路邊豎立著古色古香的街燈。 風箏店與東方紅和睦相處,孤陋寡聞的我才知道這東方紅店鋪原來是經營藥業的連鎖店,母公司是創立於1971年的“東方紅藥業有限公司”。 “賣草地街”如今不賣柴草,成了大三巴下遊客熙攘的購物街。喜歡這時間廊下的廣告,愛情也要用時間來見證。 路牌與麻雀。嘰嘰喳喳的小麻雀左顧右盼看著人間的一切。 仁慈堂大樓旁邊的寧靜的小巷。 用鮮花妝點的歐式風格窗欞。 河邊新街的財神花燈。 路環街區。 難得一見的寵物WC,由此可見寵物的地位。 十月初五馬路,稱謂奇怪吧?路名的由來:1910年10月5日,葡萄牙革命起義成功,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國。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澳門人便把當時這條澳門最繁華的街道,命名為十月初五街,街邊的馬路自然就叫“十月初五馬路”啦。 聖方濟各教堂。1903年由嘉諾撒仁愛女修會的修女們創辦,1928年被重建成為今天的模樣。像澳門的許多教堂一樣,聖方濟各教堂屬於巴洛克建築風格,外墻已鵝黃色裝飾,頗富特色,還有拱形的窗戶及鐘樓。內部除正堂外還有左右兩間小室,小室之內存放了多件宗教聖物,其中的聖嬰像,據聞曾是意大利某省立產科醫院聖堂裏供奉的聖物。值得一提的是側堂裏供奉的耶穌及一個中國傳統女坤像,那位女神樣貌端莊,懷抱小孩,實際上是一個中國化的聖母像,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又一佐證。 一九一零年戰勝海盜的紀念碑。 九澳港海關。 九澳港客運碼頭。對岸是珠海的橫琴,據說大陸收了1元RMB的租金,將部分橫琴土地租給澳門開發。 緊靠九澳港客運碼頭旁邊的魚當。 很喜歡澳門夜晚這寧靜的街道。 漫步在彩的街,有一絲微風拂面,夜是心的歸宿。 童趣十足的彩燈。 “官也街”地處氹仔島的南部市區中心,約115米長,5米寬,是澳門著名的食街之一,這裏吸引了不少遊客和澳門市區的居民,平時行人眾多,假日更加擁擠。 街內中西食肆林立(特別是以葡國餐招徠食客的餐廳),還有數間售賣當地特產(雞仔餅,鹹切酥等餅食以及蠔油,蝦醬等)的“手信”店。 澳門木偶葡國餐廳是澳門最具歐陸特色的葡國餐廳,且在珠海、江門等地都設有分店,名廚主理澳門葡國美食,以木偶奇遇記為主題的美食餐廳主打各式地道風味的葡國正宗料理,餐廳出名的咖喱炒蟹、蒜蓉焗大蝦都是店長首本推薦的食家首選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