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P/1 幾乎所有的澳門攻略、遊記、散文,都從大三巴開始。當大三巴再沒有驚喜,可以嘗試偏離一點原軌,在既定行程之外延伸出更多的選擇。比如,大三巴腳下的戀愛巷。
大三巴街和大三巴右街之間的戀愛巷,全長約50 米。這條短短的街巷,因為電影《伊莎貝拉》一夜之間成為熱門景點,其實它跨越在大三巴街與大三巴右街之間,挾戀愛之名,已經80 年。戀愛巷第5至11號樓房具有完整和相同的裝飾,以紅色和淺黃色為主,有“柔情”的感覺。而第13號房屋則混合了新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的不同建築風格。
戀愛巷裏有一幢葡式建築——澳感廊,主人是一對退休的英藉夫婦,在這裏可以喝酒、吃一些西式輕食、聽爵士樂。外觀雖是葡式建築,裏面卻是小聯合國似的陳設,其它裝潢與配飾風格各異,充滿東南亞風情的、古典的、現代的,在屋頂上還掛著幾個中式鳥籠,細節之處都能感到主人的精心打造和完美追求。
難怪有人在巷子的一塊磚石上留字:戀愛就像,戀愛巷。
STOP/2
彭定康也曾醉心1130 爛鬼樓
在澳門半島閑逛,一定繞不開新馬路。
新馬路一帶多的是南歐風格的建築物,但也有昔日華人痕跡。譬如玫瑰堂所在地的板樟堂街,老澳門稱為“大步纜”,說明此街早期極為狹窄,行人和人力車塞道,要大步走過。
還有一條十月初五街,連同附近的果欄街、營地大街、草堆街等,都是客商之地,葡人稱之為商人街。“營地”之名,源自清朝曾在街道附近設立兵營。至於草堆街,***曾在這條街開設中西藥局,暗中則宣傳革命。但論傳統特色的深厚,及不上一條連接果欄街的橫巷,俗稱“爛鬼樓”。
據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爛鬼樓有個常客,是個洋人,名字叫彭定康,喜歡周末微服來澳門,由澳督派個副官跟從他,住的是已成歷史的峰景酒店,吃則在船屋餐廳或黑沙海灘的法蘭度餐廳,而遊的主要是爛鬼樓。這個在爛鬼樓買古董的鬼佬,不是水魚,經常講價,錙銖必較。
花30元聽一曲門德爾松
從亞美打庇廬大馬路轉入龍嵩街,往西南漫步,向著波浪圖案的崗頂斜巷往上走,便是古稱“磨盤山”的崗頂前地。
這裏舉目皆是列入世遺的建築。
最著名的便是崗頂劇院。粉綠色的墻身,襯托出深綠門窗的典雅素凈,與周遭鵝黃色、白色的建築物,還有那黑色的路燈相映成趣。午後的陽光將這幾種顏色調和起來,營造出一個層次豐富又明快清涼的小世界。澳門擁有不少“中國第一”,崗頂劇院也在其中。1860 年興建的崗頂劇院是中國第一座西式劇院,從前是紳士名流消遣之處,如今變成平民消費藝術的場所。橢圓形的內籠,350 個坐席,典型的小型室內音樂會舉辦地。無論是去年的《難忘門德爾松》,還是今年的爵士樂之夜,票價均僅從30 澳門幣起,這“關起門來”的欣賞,倒也是自得其樂的回憶。
劇院旁的小閣樓裏有著澳門會員俱樂部餐廳,每天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三點營業。還有大樹腳下的露天攤檔,炭烤多士及咖啡都是招牌。天色向晚,回到劇院,穿過羅馬圓拱式門廊,坐在深紅色絲絨的位置上,欣賞一場屬於自己的音樂會。
“德成按”澳門典當博物館的名片
現在的澳門,依然有掛著大牌匾寫著“押”字的當鋪,只是少了那種以前銀號的歷史感。難得的是,如今在繁華的新馬路你即使沒事可做,也可以進入396 號這大典當鋪,感受當年的輝煌。原為澳門富商高可寧擁有的“德成按”,曾經是澳門最大的當鋪。
“德成按”經歷了近百年的滄桑,本身就是一個文物寶藏,何況典當博物館內展示從印章、當簿、竹牌到現在已經幾近絕跡的“遮醜板”(當鋪進門處都會放置一塊大木板,俗稱“遮醜板”,作用是不讓行人看見誰進去典當)都有。
STOP/3
瘋堂斜巷從前的瘋人院現在的澳門“798”
在澳門大三巴牌坊東面不遠,有一處頗具異國情調的街區,僅容汽車單向行駛的窄街縱橫整齊,路面鋪著彩色石頭,兩旁的南歐式建築不難看出歲月的滄桑。
就在這裏,一條名為“瘋堂斜巷”的小街藏身其中。
外來的朋友聽到“瘋堂”的地名一定很好奇。“瘋堂”是望德堂的俗稱。1569 年,澳門天主教首任主教賈尼勞不忍當地麻風病人流離失所,建起一座麻風病院,後在病院旁建了一間小教堂,取名“望德堂”,供麻風病人做祈禱。當地人對麻風病患者避之不及,把望德堂叫做“發瘋寺”、“瘋堂廟”等,望德堂前的斜坡路就有了“瘋堂斜巷”的稱呼。
望德堂就在離瘋堂斜巷幾步遠的地方,幾經改建、修葺,如今成為該區標誌性建築。在望德堂周邊的進教圍、荷蘭園一帶,古跡不少,如婆仔屋、基督教墳場、盧廉若花園、國父紀念館等,是澳門特色區域之一。
澳門特區政府正在進行舊區重整計劃,望德堂附近的塔石廣場已改建完畢,廣場西側的五幢歐式建築修整接近尾聲,東側荒廢許久的愛都酒店亦有改建計劃。政府希望結合重整為舊區註入新的產業活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被列為望德堂區的首選。
望德堂區創意產業促進會副理事長黃錫鈞說,他們組織的“瘋堂天地”系列活動除街頭秀外,還包括各類藝術培訓活動,希望為澳門藝術家和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平台,也期待政府給予更大支持,使藝術工作者在望德堂區多些落腳之處,讓舊區真正活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