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大三巴,就不算到過澳門”是澳門十分流行的話,每到旅遊高峰期,這裏的人川流不息,也是一個非常壯觀的景象。
大三巴牌坊為聖保祿教堂遺址,“三巴”即“聖保祿”的粵語音譯。1835年1月26日的一場大火,吞噬了整座建築物,只留下一堵門壁,因形狀似中國的牌坊而被當地人稱為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因此而得名。
大三巴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建築物,高約27米,寬23.5米,為共分五層,底下兩層為同等的長方矩形,由三至五層構成三角金字塔形。
牌坊頂端豎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征聖靈的銅鴿;銅鴿像的旁邊圍著太陽、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聖母童貞 懷孕一剎那時光;銅鴿之下為一聖嬰雕像,其左上是“永恒之火”的雕像,右側則是“生命之樹”的石刻;第三層的正中刻著一個童貞聖母像,旁邊以牡丹和菊花環繞,前者代表中國,後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還刻有“永恒之眾”。一艘“葡式帆船”及一個“面目猙獰的魔鬼”;第四層分別供奉耶穌四名聖徒的雕像;第三層與第四層的左右兩側,雕刻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象征動物-獅子;底層為三面門戶,正門的楣額上用葡文刻著“MATERDEL”意即“天主聖母”,兩側的門上刻有耶穌的記號“HIS”。大三巴牌坊上各種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傳統,更有創新;既展現了歐陸建築風格,又繼承了東方文化傳統,體現著中西文化結合的特色,堪稱“立體的聖經”,是遠東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築。
大三巴牌坊的背面。為了保護牌坊在後面用角鋼架平台加固主體,同時也是遊客登高觀光的平台。
大三巴牌坊雖然已失去教堂的實際功能,但她與澳門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這裏不定期舉行各種文化活動,牌坊前68級長長的梯級正好成為天然的座位,讓牌坊剎那間變成巨大的布景,舞台渾然天成。
巍峨挺拔的大三巴牌坊前的廣場。
大三巴牌坊右邊有一條通車的碎石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