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跟隨導遊參觀大三巴牌坊遺跡,大三巴牌坊即聖保羅教堂的前壁遺跡,位於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已有350多年歷史,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古跡,也是最熱門的旅遊景點。整座教堂體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與東方建築特色的結合,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1月26日黃昏,聖保羅教堂被一場大火燒毀,僅殘存了現在的前壁部分。因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所以取名為“大三巴牌坊”。精美絕倫的藝術雕刻,將大三巴牌坊裝飾得古樸典雅。無論是牌坊頂端高聳的十字架,還是銅鴿下面的聖嬰雕像和被天使、鮮花環繞的聖母塑像,都充滿著濃郁的宗教氣氛,流連期間真是一種別有風味的美的享受。現在,大三巴牌坊已經成為澳門的象征之一,也是遊客澳門之行的必到之地。當地人說“不看大三巴牌坊,枉來澳門”。 澳門大三巴 近觀牌坊,仰視它的獨特的殘軀,我不禁聯想,它遭大火蹂躪前是何其完美的藝術作品呢?為什麽經歷那麽重大的災難,這面特殊的墻壁卻能如此頑強地幸存下來呢?是它本身的堅固頑強嗎?是它所處的地理位置保護的它嗎?還是上帝給澳門人的恩賜呢? 大三巴其實一個教堂的前壁,其它部分倒塌了,只剩下它孤零零地象個牌坊站在那裏。這座大教堂的名稱叫聖保祿教堂,讀快了就成了“三巴”。這個景點雖然出名,但我覺得很一般,相形之下,我更喜歡大三巴邊上的大炮台。還有牌坊邊緩緩而下的青石斜坡。 澳門大三巴背面 澳門大三巴背面 大三八背面 ,很少以牌坊的背面示人,我全方位地拍照。 教堂地下室 大三八教堂地下室的遺物 導遊給我們講解 遺址保護 鄰近大炮台和澳門博物館的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歷史,是澳門最為眾熟悉的標誌,是聖保祿教堂前壁的遺跡。又因教堂前壁遺跡貌若中國傳統的牌坊,所以稱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的造價,300年前已高達3萬兩白銀,可謂珍貴至極,在當時享譽東南亞。後於1595年和1601年先後兩次失火焚毀。教堂第三次修建由意大利籍耶穌會會士斯皮諾拉神父設計,並於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歷時33年,是當時遠東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之後於1835年再次慘遭大火焚毀,僅遺教堂前的68級石階及花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國牌坊得名“大三巴牌坊”。1990年初,曾進行考古調查,發現了當時的建築遺址,現與部分澳門教會文物共同對外展出。在回歸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將牌坊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但由於政治及技術因素而未能成功。2005年,中國政府成功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大三巴牌坊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大三巴牌坊雖然已失去教堂的實際功能,但她與澳門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這裏不定期舉行各種文化活動,牌坊前長長的梯級正好成為天然的座位,讓牌坊剎那間變成巨大的布景,舞台渾然天成。 參觀完牌坊,可以到內側廣場的天主教藝術博物館,館內收藏了澳門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畫作、雕塑等,當中最珍貴的是一批以宗教生活為題材的油畫,這是遠東的第一批畫作,也是東方最古老的油畫。隔壁的墓室更存放著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遺骨,展示澳門的宗教歷史。遊覽大三巴牌坊,除欣賞巍峨壯觀的前壁之外,更要留意牌坊(前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含義。 澳門大炮台 大三八牌坊的右邊的小山頂就是大炮台,由於導遊定的集合時間很緊,我獨自一人飛快爬上多重台階的山頂大炮台。 澳門大炮台 澳門大炮台 大炮台據說有一萬多平米的占地面積,建得有些類似歐洲的堡壘,又有點象中國的城墻。城墻內外綠樹環繞,黑白斑駁的垛口上,架著一尊尊沉默的鐵炮。站在炮台上,可以俯瞰澳門中心城區的景色。澳門博物館就座落在炮台之上,草地環繞,景色優美,就是訪客稀少。 澳門大炮台 澳門的大炮台又名聖保祿炮台、中央炮台或三巴炮台,座落在大叁巴牌坊側,是澳門主要名勝古跡之一。大炮台建於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間,本屬教會所有,為保護聖保祿教士而興建,用以防禦海盜,後轉為軍事設施區。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鋼炮,現今古炮雖已失去軍事作用、卻成為澳門的古舊文物和歷史見證。 澳門大炮台 山上的大炮台 大炮台占地約1萬平方公尺,呈不規則四邊形,建於明神宗年間(公元1617年),原為耶穌會大三巴教堂(即大三巴牌坊的前身)的祭天台,保護耶穌會在澳門的產業,後被澳葡政府轉為軍事防禦設施的大炮台城堡。大炮台的建築歷時10年,1626年才完成。大炮台與媽閣炮台和東望洋炮台組成一道堅固的外圍軍事防線,以防範海盜之用。 山上的大炮台 1662年,荷蘭人企圖入侵,炮台山上的大炮保衛了澳門,把荷蘭人擊退。炮台上置有不少古跡文物和歷史性建築物,如炮台上的古塔,便是當年耶穌會的會址之一。建於空地中心的南歐式平房建築,現在是氣象台的辦公室。1998年4月,在大炮台內建造了澳門博物館。 大炮台在近四百年的歷史裏,大炮台內部建築曾多次改建。大炮台的大門朝南,早期入門口為火藥儲存庫;上層的中央是一座三層高的塔樓(今已無存),每一層都裝備火炮;旁邊另有四排房子,為澳督及官兵的營房,宿舍兩側有台階與下層入口處相連。炮台內備有水池及軍需庫,軍需庫儲備充足,足以應付長達二年的包圍。總言之,這座炮台為當時澳門防禦系統的核心,構成一個覆蓋東西海岸的寬大炮火防衛網。而從1623年至1740年間,這裏更一直是城防司令和澳督的住所。 大炮台一直為軍事禁區,直至1965年原營房位置改建成氣象台,1966年氣象台遷入後開放為遊覽區。 大炮台是澳門眾多炮台中規模最大、最古老的炮台,1617年始建,1626年建成。本屬教會所有,為保護聖保羅教堂內的教士而興建,用以防範海盜,後轉為軍事設施區。炮台上有大片空地,綠草如茵,古樹參天。炮台四周均置有巨炮,是澳門的古舊文物和歷史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