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到過香港的人,總喜歡把香港看作是一個堆金積銀的世界;淺嘗輒止的遊客看香港,每每憶起的,是蘭桂坊的衣香鬢影,紅體育館的繞梁笙歌,銅鑼灣的消費狂潮,淺水灣和半山區的巨賈豪宅。然而,深入香港,生活、呼吸和遊走其間,卻像漸漸翻開一冊自然的照像簿,東方之珠向世人展開她蔥蘢的另一面。尤其是它那長期受到忽略的200多個離島,猶如上帝播撒在南中國海上的珍珠,她們的美、她們的風韻與價值,除了屈指可數的幾顆開始熠熠閃光外,更多的依然深藏海中人未識。 過關之後,直接上接駁巴士到觀塘apm站下車可以上商場逛逛,商場地下就有地鐵可以換乘,非常便捷。記得回程的時候,司機也是會咨詢電台路段情況,避開塞車路段,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到達目的地,非常棒!
選擇去長洲,我想大概是因為麥兜吧。去長洲要去中環碼頭坐船。先坐地鐵去中環,去到ifc(國際金融中心)走天橋去碼頭,碼頭坐船大概一個小時不到。 長洲是香港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島上有不少景點,例如,張保仔洞、北帝廟和長洲石刻等等,而渡輪碼頭附近則海鮮食肆林立。此外,長洲每年均會舉辦盛大的太平清醮——搶包山,這項活動是長洲最大型的傳統節目,每次都會吸引大批人士慕名參觀。 我選擇的是半環島遊,因為長洲島南島的道路沒那麽完善,而且即使一天走完,就沒時間在長洲街頭去拍照和享受美食了。如果能夠在長洲島上住上一天,那麽環島就很輕松,一天遊的話,最好是走大半個長洲島,然後享受美食,對大多數人來說,比較休閑。 感覺很好,不遠處就看到店裏面掛滿了長洲特產,平安包子的抱枕啦,鑰匙扣啦,裝飾品等等記得《麥兜的故事》裏面,麥兜小朋友不是來長洲學滑浪風帆的,是來學搶包山的,呵呵... 長洲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雜亂而人多,到處都是小吃的攤位和餐館,到處都是人。香港人、內地人、外國人,大家都是抱著一個目的閑逛和吃喝的。隨著逐步深入長洲的大街小巷,慢慢感覺到長洲島的樸實而隨意,而不是剛開始的雜亂感覺。 沿海就是長洲灣,是長洲的西灣,長年風平浪靜,因此成為了天然的避風塘,而長洲碼頭亦設於西灣。至於東灣則長年因海浪帶來沉積物,而形成了著名的東灣泳灘。除了東灣泳灘外,長洲其他主要的沙灘則坐落於西灣、觀音灣、大鬼灣和東灣仔等地,但這些沙灘較細小、沙質較遜、位置亦要比東灣偏僻。 長洲島的廟宇很多,除了有大型的玉虛宮外,還有四所天後廟,分別是北社天後古廟(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南氹天後古廟、大石口天後古廟(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西灣天後宮(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及玉虛宮(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長洲另外亦有一所洪聖古廟(嘉慶十八年,1813年)、一所水月宮(創建年份不明)和建於1973年的關公忠義亭。因為時間關系,我們只去了西灣的天後廟,如果有時間,不妨走完全部的寺廟。 來到海邊,不吃海鮮是不對的,所以請盡情吃海鮮吧,這裏的海鮮很便宜,200港幣可以點三味海鮮加一個青菜。 長洲島的海鮮餐館遍地都是,隨便選一間也不會讓人太失望。香港人海鮮的做法跟廣州差不多,講求的是保留海鮮的鮮味,所以口味不會太重。除了海鮮,就數日本料理店最多了,在長洲,吃真的不是一個問題。小吃、大餐、西餐應有盡有。只是比起南丫島的小情調來,長洲島真的是一個可以卷起褲腳吃飯的地方,市井得讓人感覺親切。 島上還有一個海灘,海水非常的清澈,有鬼妹曬日光浴的哦~ 逛完沙灘,記得去食長洲特有的大大粒魚蛋,之前tvb熱播那部《情越海岸線》的眾多藝人都幫襯呢個老板的魚丸,真系好好味架!認住佢啦~ 還有日本太太開的紅豆餅店,非常細間有d難揾,不過我覺得吃貨一定能嗅到紅豆餅的香味,可以憑嗅覺找到它,因為我地都系甘揾到佢架! 這裏是長洲島最大的海灘——東灣泳灘,長洲原本是兩個小島,受到島嶼形狀以及季候風的影響,海浪將海沙帶到兩島的之端,形成沙咀。經過千萬年來日積月累的沉積,兩條沙咀不斷延長,最終連接起來,形成連島沙洲。正因如此,現今長洲南、北的形狀闊而大,但中部則窄而長,形狀呈啞鈴狀,故長洲又稱作啞鈴島。 這裏的海灘還設有孩子玩的地方,因為長洲島空氣質量很好,許多香港的家長周末帶著孩子來長洲島。 長洲島東灣泳灘的入口處,從這裏對面的街道,穿過東灣商業廣場,筆直走到長洲碼頭,這裏也是長洲島最窄的地方,從東灣走到西灣,僅幾分鐘的路程,所以很多人下船直接走到這裏。 長洲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想要走完會很累,所以最好就系租台單車,慢慢踩,享受沿途嫻靜的時光。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吃這原只烤薯片,看著日出,長洲之旅也就進入了尾聲,我們又坐著小遊輪,bububu往中環方向出發,吹著海風,這時候可以看到美麗的中環夜景,繁華的景象從未改變。see you長洲,帶不走你的美,卻留在我心深處。 南丫島,是香港的第三大島嶼,面積僅次於大嶼山和香港島,影星周潤發就是從這裏走出來的。從煩囂的中環坐船只需半小時船程,便可到達小島。進島和出島其實是兩個港口,一個叫索罟灣,一個叫榕樹灣,從一邊進從翻過另外一座山就到達另外一個港口了。 一下船,很快就到了負有盛名的舢板海鮮酒家,坐在這裏吃海鮮喝啤酒真的是一流享受,坐邊上的位置可以看到一波又一波離船上到的遊客走出碼頭。 炒聖子,雖然在大陸經常都有得食,但是在這裏食用勝在夠新鮮,118港幣一份。 蒜蓉蒸開邊蝦,也是非常的鮮美,好似228港幣半斤,就是這裏的一碟。 玉米羹石斑魚塊,非常好好好吃,本來就喜歡玉米羹,這樣鮮甜沒味的搭配,只有這裏才有,88港幣一份,去過長洲會發現,南丫島的海鮮會貴4倍,但是出品比較好,味道也是更佳。 吃完飯就是上山的節奏了,上山記得看指示牌哦,要不就問人,因為上山的小路啦,分岔路比較多,很容易不知道走到哪裏去,而且島上人很少,走著走著就天黑,更恐怖了。來南丫島,必須要吃“阿婆”豆腐花。 我們去的時候,沒有看見阿婆,而是看到一條長長的隊伍終端是一位伯伯在裝豆腐花,伯伯手好抖,而且記性不怎麽好,總是找不到裝豆漿的瓶子,客人都很諒解,立刻要求換回杯子裝著拿走就行。隨著大陸自由行的興盛,很多說普通話的遊客來到了,伯伯不會聽反應不過來,看著伯伯彎著的脊背,一碗碗被勺起的豆腐花,吃起來,並不只是廣告牌上那句“又香又滑又便宜”了,而是每一口都富有人情味。 我們在晚上離開了南丫島,盡管是周日,卻還有一船船的遊客蜂擁而至,回顧在南亞島的短暫時光,似乎沒有多少人讓你驚奇的東西;但是,這個最繁華的小島,令人懷念的是那種淡淡的港式小鎮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