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旅行回來寫遊記已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習慣。整理照片,寫下旅程中的點點滴滴,是懷念,是回味,為旅程畫上一個完整的句號,也是為了給以後的自己一個回憶和念想的空間。很多人會好奇,巴掌大的澳門如何需要四天時間。其實想好好了解一個城市,深入它的文化底蘊和市井生活,四天時間也是遠遠不夠。從一個城市“逃離”到另一個城市,顯然需要的是放松心情,所以此次澳門之行,更趨向於隨意的逛逛吃吃,悠閑遊走。 到達澳門已是九點多。對比了幾家旅遊網站的價格之後,預訂的是十六浦索菲特酒店。在還沒去澳門的時候已經感受到了這家酒店的周到服務。Booking預訂時我留言希望房間樓層高些景觀好一些,另外詢問了如何從機場到酒店。沒想到預定完之後沒幾天酒店就給我打來電話,回答了我的問題,並告知房間一定會滿足我的需要。 Check in很快速。酒店總共18樓,我們的房間在16樓,17樓是餐廳和行政套房,落地窗,景觀確實很贊,可惜的是在澳門的日子要麽下雨要麽多雲,從未見到過藍天白雲,否則這樣的房景定會讓人心曠神怡。這裏所有的洗護用品都是歐舒丹,洗手間窗簾和落地窗窗簾都是全自動,洗澡的花灑全方位一共有三個,浴缸前也有電視,呵呵,五星級的酒店的確是很享受。 從中午到現在入住酒店已是晚上十點多,唯一的食物只是一頓飛機晚餐,饑腸轆轆的兩個人放下行李就奔出門去覓食,消夜我來了。之前做功課知道新馬路上有許多美食,而我們的酒店出門對面就是殷皇子大馬路,走幾步就是新馬路,十分鐘不到就可以走到議事廳前地,十分方便。沿著新馬路走,一眼就望到了“義順牛奶”的招牌,當然不能錯過。 "義順"這名字,香港人和澳門人已無人不識,每次經過都見人頭湧湧,單在澳門已擁有四間分店,專營牛奶食品,雙皮奶、姜汁撞奶、燉奶、木瓜鮮奶等全部用自家新鮮牛奶制造。新馬路議事亭旁的“義順牛奶”有150多年歷史,再加上義順自設農場飼養乳牛,所以它們的奶類食品特別原汁原味,不少香港人每次來澳門,也必到這間老字號的總店點上一個雙皮奶。 點了招牌的雙皮奶。賣相好像看起來比較一般,但是味道相當好,奶味十足,非常濃郁,口感順滑。 在第二晚回酒店的路上路過“義順”,再次買了個紅豆雙皮奶,味道也很好。義順的雙皮奶的確名不虛傳。 順著新馬路走,一片廣場,圓形噴水池,這裏就是議事廳前地。沒想到晚上十點多人還是挺多,而我們的擔心小食店會不會打烊了是完全沒必要的。噴水池旁,一眼望見了“黃枝記”,老公最愛的鮮蝦雲吞這裏有推薦,於是進去一嘗。老牌面店,常常客滿。以竹升面起家,所以蝦子撈面最有名,粒粒蝦子灑在面上,爽滑彈牙、有嚼勁;鮮蝦雲吞面味道更好,皮薄軟滑,餡兒裏的鮮蝦大只爽口。 凈雲吞。大部分人會點鮮蝦雲吞面,不過LG不是太想吃面,所以點了一碗凈雲吞。裏面一整只大蝦,鮮味十足,爽滑有彈性,一吃就知道是新鮮的活蝦制成。 在澳門的很多食店裏,都有這樣的辣油,吃的時候放一點湯味感覺更好,辣油有醬香味。 蝦球湯伊面。大顆蝦球,面很勁道。 填飽了肚子才有動力和心情閑逛,晚上亮燈的議事廳前地還是很漂亮的。這裏是聞名許久的戀愛巷,很多電影和影視劇都曾在這裏取景,這裏也成了很多情侶的拍拖聖地。 仁慈堂,晚上的仁慈堂顯得很寧靜。 恒友魚蛋地址:板樟堂小巷6號恒友魚蛋是在澳門很紅的賣魚蛋的店,慕名而去的人非常多。走到街口就能聞到濃郁的咖喱味,據說他家咖喱醬是自制的,很有特色。有辣的和不辣的選擇。 吃法很像麻辣燙,先自己選各種串串,然後交給老板下鍋,最後澆上一層秘制的咖喱醬。這裏的魚蛋很有彈性,一口一個非常過癮。除了各式魚蛋丸子,還有各類蔬菜和菌類,都是一串串的,各自選擇。 飛機晚點,加上晚上只吃了一頓飛機餐,兩個人饑腸轆轆。一碗黃枝記下肚還不過癮,在恒友魚蛋又“大開殺戒”,點了好多,裝出來一大碗。魚蛋有點,不過味道不太記得了,各式蔬菜、牛肚、丸子淋上咖喱的味道真的很贊,好吃。吃飽飽,閑逛逛,在議事廳前地轉了一大圈,回酒店休息。睡個好覺,才有精神開始第二天的行程哦。
八點不到自然醒,拉開窗簾,依然是烏雲密布,看來今天又不是個好天。和LG感嘆:我們是雨神第二嘛,在南京下雨,到了澳門也下雨。上次去成都四天三天下雨,到最後一天我們走了出太陽了。 酒店的自助早餐有兩個餐廳可以選擇,一個是十七樓索菲特會所酒廊,一個是六樓的海風餐廳。我們決定一天去一個。今天的早餐首先選擇的是十七樓索菲特會所酒廊,我喜歡高層,看風景。十七樓的索菲特會所酒廊自助早餐比較精致,服務員也都是說英文,服務很不錯。一不小心早餐吃撐了,一早上的美食計劃就此打消了。一直逛到下午一點多才覺得肚餓吃午餐。 早餐吃完出發,開始今天的澳門半島之旅。翻翻地圖,半島的景點主要有:聖安多尼教堂–白鴿巢前地–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雖然地圖上看著有些距離,其實很多景點都挨的比較近,步行一個上午即可逛完。路標指示也都非常清楚,即使再路盲也不怕。 白鴿巢前地距離大三巴牌坊約10多分鐘步程。對比遊人如鯽的大三巴牌坊,白鴿巢前地就顯得寧靜多了。這裏有東方基金會、基督教墳場和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三處世界遺產,全屬“澳門歷史城區”的歷史建築。白鴿巢公園在很久以前,是葡籍富商的大宅,其飼養的白鴿漫天飛舞,大宅遠觀貌似巢而得名。 聖安多尼教堂是全澳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位於白鴿巢公園對面,始建於1558年,由耶穌會所興建,因聖安多尼聖人是天主教徒所奉的“婚姻主保”之神,故俗稱此教堂為“花王堂”,該堂在1930年重建後成為今貌。這座教堂的歷史已被簡單地記載在教堂門前的飾板上:“於1608年建成,於1809年被焚,於1874年再度被焚,於1875年修建。” 一直很喜歡教堂的感覺,莊嚴肅穆,走進安靜的教堂內,心也跟著沉靜。 東方基金會會址建於1770年代,是澳門富商俾利喇(Manuel Pereira)的別墅。後來租給英國東印度公司,作為該公司駐華商務監督、大班及英國駐中國高級官員的住所。1885年該房屋成為澳葡政府的財產。二十世紀60年代後曾改作賈梅士博物院。現為東方基金會會址。原有兩層,頂層為台風所毀。大門緊閉的東方基金會,我們也只能在門外稍作逗留,無緣園內。 基督教墓地當時法律禁止在天主教領地埋葬基督教徒的遺體,中國人民也反對這一做法。1821年,第一位來華傳教的新教傳教士馬禮遜的妻子因病在澳門去世。馬禮遜其時為東印度公司職員,便請東印度公司出面向澳葡當局申請將現址開為墳場,並將這塊地買給英國東印度公司,是為澳門第一座基督教新教墳場。 墳場分兩部分,前為與墳場同時興建的馬禮遜小教堂,是澳門第一座基督教傳道所。馬禮遜是第一位來華的新教傳教士,曾長期在澳門工作,死後葬於教堂旁邊的墓地,此教堂也以其命名。後為墓園,墓冢數十座,埋葬的多是來華的英國商人、東來拓殖的殖民主義者、鴉片戰爭中在華身亡的英國將領及基督教傳教士。裏面有人在做禮拜,所以我們也沒有進去打擾。當時也不知道裏面墓地是否可以參觀,所以也沒有進一步深入。 澳門的小街巷,因為下雨過後街上並無多少的行人來往,我們落得清靜。 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一般稱為大三巴或牌坊,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該教堂始建於1637年,先後經歷3次大火,屢焚屢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後一場大火將其燒得只剩下教堂正門大墻,此墻因類似中國傳統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牌坊壁上雕塑精美,其中的中國石獅頭,是西方宗教藝術與中國傳統石雕藝術相結合的精品。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同時也為“澳門八景”之一。“不去大三巴,就不算到過澳門”是當地十分流行的話。盡管天空飄著小雨,這裏的遊人依然很多。很怕這樣有人攢動的景點,所以也只是匆匆帶過。了解了大三巴的歷史之後,更覺肅穆。 大炮台又名聖保祿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坐落在大三巴牌坊側,是澳門主要名勝古跡之一。大炮台建於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間,本屬教會所有,為保護聖保祿教堂內的教士而興建,用以防範海盜,後轉為軍事設施區。炮台上有大片空地,綠草如茵;參天古樹,生長茂盛;巨型鋼炮,雄踞於旁。炮台上並置有不少古跡文物和歷史性建築物,如炮台上的古塔,便是當年耶穌會的會址之一。 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銅炮,現今古炮雖已失去軍事作用,卻成為澳門的古舊文物和歷史見證,前方的建築就是新葡京。 沿著大炮台的參觀路線上到大炮台山,可以看到坐落於此的澳門博物館。LG對博物館都比較感興趣,加之門票也只有15MOP一個人,不貴,我們也進去參觀了一下。澳門博物館於1998年4月18日落成開幕。博物館樓高三層,其中兩層建於大炮台平台之下,只有最上一層由原氣象台的地面建築改建而成,從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炮台原有的建築風格和地貌特征。 博物館的一樓展區介紹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在十六世紀葡萄牙人到達澳門之前各自的發展歷程、澳門的早期歷史、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在澳門的貿易、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接觸,以及在此之後的數百年間逐漸形成的澳門文化。二樓展區從不同側面展示澳門的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再現昔日澳門民間日常生活的場景,尤其是澳門人的休閑娛樂、宗教儀式和民俗慶典。三樓展區展示澳門今天的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的特色,同時介紹以澳門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和藝術品。 此時已是正午,大三巴的遊客人數也正值頂峰。各大旅遊團、散客統統殺到,我們趕緊撤。 從大三巴牌坊出來,走幾分鐘又回到了議事廳前地。昨晚只是匆匆略過,白天終於可以將這裏看個仔細。奶油色的葡式建築,各種顏色的房子。 玫瑰聖母堂又稱板樟堂或多明我堂,始建於1687年,是天主教的明我會教士初到澳門時設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教堂於1828年重修,今天壯觀的規模即源於此。玫瑰聖母堂供奉的花地瑪聖母,是葡萄牙人很崇拜的神。堂內存有許多頗富奇趣的油畫及雕像,尤以耶穌基督像最為著名,從中可窺見古西班牙宗教藝術的特色和風格。 議事亭前地坐落在民政總署總部對面,俗稱噴水池,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南闊北窄,呈狹長的三角形,為熱鬧的商業及文化活動區。整個廣場由碎石子鋪成波浪狀,附近道路已辟為行人專用區,周圍有長椅,所以人們都喜歡聚集在這裏憩息和休閑。 在廣場的中央矗立著一座噴泉,它是這裏的標誌。在廣場的建築物都是重建或重新裝修的,包括有旅遊司,郵政局和仁慈堂。其中,仁慈堂是亞洲地區最古老的慈善機構。 民政總署大樓就坐落在議事廳前地的正對面。澳門市政廳大樓曾附設過多個機構,包括賈梅士博物院、書信館、法院和監獄,後均遷出。2002年1月1日,澳門民政總署成立,取代澳門的市政機構,大樓名稱也改為「民政總署大樓」。 大樓地下右側是展覽廳,定期舉辦各項藝術展覽;二樓前座是會議廳,歷年的澳門市政議會,以至今天的民政總署公開會議和記者招待會,都會在這裏舉行。二樓西北後座設有一所公共圖書館,屬澳門文化局管轄。大樓二樓設有一所公共圖書館。 離開議事廳前地,順著路牌指示,我們將前往進行晚餐。 去到澳門,怎能不嘗嘗正宗的葡國菜。去之前也搜羅了幾家網上推薦的葡國菜餐廳,記下了名字和看了大概地點,本打算在晚餐時候飽餐一頓葡國美食的,但是第二個天中午從媽祖閣出來,正好看到了這家也在推薦之列的船屋葡國餐廳。既然都從門口過了,沒理由錯過。 船屋葡國餐廳就在媽祖廟的旁邊,是蠻出名的葡國餐館,店內的裝修也滿是葡國味道。之前做功課看到都寫這家餐廳很火爆,到中午一兩點還有人排隊等位。我們大概十二點多進店,坐的人還不是很多。等吃到後來坐滿後,還看到不斷有人來,的確是生意很好。 餐前面包皮“脆香脆香”的,裏面又香又軟。 欖油香蒜炒鮮蜆。這道菜最讓我們驚艷。除了分量十足,口味也是相當贊。據說炒蜆是用白葡萄酒煮的。服務員一開鍋蓋,那個香味就迎面而來,食欲馬上打開。蜆非常新鮮,原以為炒蜆,就真的是炒的,不過,這個菜是用鍋上的,還有湯,更像水煮,估計是炒完再用水灼,鮮味全部帶出來了。吃得我們贊不絕口 葡式薯蓉青菜湯。一開始在攻略中看到青菜湯就覺得很詫異,青菜湯有什麽好吃的。可是沒想到它竟然是葡國菜的代表之一。這裏的葡式青菜湯是用馬鈴薯蓉、葡國臘腸、生菜、橄欖油(葡國菜、食品必備配料)一起熬制而成的,風味獨特,味道香濃。 葡式海鮮燴飯,料真的很足,青口、蝦、蟹配上香濃的海鮮汁,味道沒話說。青口貝跟不要錢似的,放了最起碼六七個,個個都很大。這一份分量好多,最後飯沒吃掉,把海鮮都挑吃了。吃完這滿足一餐我們步行回酒店休息養足精神期待之後的澳門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