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三巴,除了到人群中去探尋歷史,摸摸上面的浮雕感嘆一番之外,千萬不要錯過三件事。 第一件,當然是漫步小街巷,遠遠觀望人群的起伏,看看熱鬧的都市裏藏匿的寧靜。 這個非常簡單,雖然大三巴地處最熱鬧的澳門半島,是沒一個去澳門的遊客必到之處。 這裏幾乎集中了當天所有的遊客,大多數沖著賭場來的人,根本就不會到更遠的路環去。 但是,心靜在乎心境,只要你想,就總會找到安靜的去處。 就算在議事廳前餵養鴿子,也可以做到恍若隔世。更何況這裏安靜小巷有如此之多。 你需要做的只是放慢腳步,放下相機,擡起頭享受,讓川流不息成為神馬浮雲。 我有很多朋友,選擇騎行澳門,說真的澳門太小,自行車似乎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走走停停,也是攝影師最enjoy的,自行車可以把人帶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但是澳門的騎行環境並不好,人多,路窄,沒有專門的自行車通道。 所以漫步是個不錯的選擇,漫步的好處在於,可以到沒一家店裏面溜達,不用擔心要找地方停車。 雖然澳門半島是遊客最集中的地方,然而正因為這樣它的一些城市設施就更完善。 走累了想找地方休息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 如果不想在人海中湮滅,就到附近的小巷子去,戀愛巷是個不錯的選擇,人少,就在大三巴對面。 附近的咖啡廳也很多,累了坐下來喝一杯,絕對比大包小包坐在外面的台階上有情調得多。 我欣賞那些到了澳門不太購物也不屑於去賭場的朋友。 當然小賭怡情,各種滋味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的。
第二件事就是逛逛附近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感受澳門歷史。 我喜歡逛博物館,說實在的主要原因是我比較懶。 如果要我在烈日當空下跟著導遊在重修的一些歷史建築面前聽講解,我寧願躲到博物館裏去。 博物館裏的圖片更還原真實的歷史,一些保護的文物更讓人靠近歷史和文化。 我每次去一個地方回來,都會感嘆自己歷史知識的貧乏,過後就會買一堆書來惡補。 所以現在漸漸養成習慣,去一個地方,一定不要錯過當地的博物館。 這次去的地方是一個叫德成按的典當博物館,在新馬路,一棟小洋房,很容易找到。 現在在澳門也經常能看到典當的字眼,德成按是澳門典當歷史的傳承。 在澳門,如果向市民紋路,德成按怎麽走,每一個市民都能把你指到正確的地方。 上海世博會的時候,就把德成按復制,成了澳門新的標誌。 整棟貨樓的設計效仿了珠江三角洲的碉樓建築風格。 櫃台上有鑄鐵欄桿作為屏蔽,這是在1966年時,由於澳門社會治安較差,當鋪才加上去的,用於防盜 貨樓和當鋪之間有一條長形的窄道,又名“冷巷”,起到防火的作用。 往裏走是一間客廳,用來接待訪客和顧客,這裏保存有一些酸枝家具,被俗稱為“懶佬椅”。 貨樓的墻基以花崗石砌成。中間隔有鋼板,墻壁被造得特別厚,均采用青磚砌成。 所有的櫃子和夾萬(保險箱)都被鐵網圍著。 有一點讓我覺得非常有趣的是,典當鋪的寫票工作寫的東西跟醫生的處方一樣,鬼畫符般讓人難以辨認。 大概都是不想別人看清楚的原因。
第三件事自然是不能錯過美食了,而且是免費的美食。 澳門半島大三巴附近可以說是美食的集中地。 相對於官也街來說,這裏的美食更集中花樣更多,味道可能沒有離島來得正宗。 澳門做美食的市民都很有一套,只要在這裏開得成店鋪,就很少有虧損的情況。 澳門帶手信,當然不可缺少是肉幹和杏仁餅、蛋卷。可以帶的無非就是這些。 但我建議大家留意一下這裏的海產品,也就是幹貨。 澳門香港的幹貨做得比內地的貨真價實,很多美食愛好者都會來這裏挑選,有一些加工品是內地沒有的。 當然,像蛋撻、豬扒包、牛雜這些不能帶走的東西,也就只能在逛街的時候多品嘗再回味了。 所以說到澳門根本就不用惦記去哪裏吃飯,單是吃小吃就足夠了。 一旦到飯館裏把胃給撐飽了,必定會留下許多遺憾的。 至於免費的美食,相比去過大三巴的人一定會有所感悟。 在大三巴對面的美食街,聚集了來自各地的遊客,這裏是比大三巴人口密度更大的地方。 因為每家每戶都會有人出來派放試吃的東西,包括蛋卷,牛肉幹,杏仁餅等等。 從巷口走到巷尾,一路試吃,沒有人會覺得你貪心,即便不買,店家也是笑口相迎的。 澳門及香港的牛雜,個人覺得不如廣州。 可能因為受西方及東南亞口味的影響,他們喜歡在牛雜裏加一些香料例如咖喱。 活生生把小吃做成了一道咖喱牛肉,跟廣州的秘制牛腩比起來,少了點鄉土味道。 但是葡撻真心不錯,雖然路環安德魯餅店的葡撻已經先入為主 但是我發現這裏的葡撻都是師傅用心制作的,每一個都可以吃出不一樣的味道來。 好味道的東西總是會上火,每次從香港澳門返來都是一臉的痘痘然後口腔潰瘍。 其實廣東一帶的口味算清淡,不過小吃就重口味一些,牛肉幹葡撻不是炸就是煎。 涼茶便成了最好的飲料,也難怪像龜苓膏、仙草這些都會成為大家贊不絕口的甜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