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誌,也是來澳門觀光旅遊必到之處,幾乎到此一遊的遊客都會拍照留念,所以我也就入鄉隨俗秀一秀,這張是去白鴿巢前地之前拍的,遊客稀少,尚未下雨,得以仔細端摩這雕刻精細、巍峨壯觀的牌坊,從容留影。
大三巴牌坊為1637年竣工的聖保祿大教堂(即天主之母教堂,毀於1835年的一場大火)前壁的遺址,是西方文明進入中國歷史的見證,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跡。
前壁當時耗資3萬兩白銀,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建築物,共分五層,底下兩層為同等的長方矩形,由三至五層構成三角金字塔形, 上圖為前壁的後背。
哪咤廟
哪咤廟創建於1888年,用於壓邪(流行瘟疫),為兩進式建築,青磚紅瓦,毫不張揚,卻極彰顯傳統中國文化特色,上匾寫著『保民是賴』。建築主要由相連的門廳及正殿組成,門廳,三周不砌墻,只以黑色木柵欄圍繞;正殿裏,供奉著形態各異的哪咤神像,祈求驅邪息災。
哪咤鬧海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這位叛逆少年除了能降龍還能辟瘟,可謂神通廣大,難怪小廟百多年來一直香火不斷,聲名遠播。哪咤廟依附在舊城墻邊,毗鄰大三巴牌坊右側,與大三巴一大一小、一中一西和諧共處,相映成趣,和大三巴牌坊的厚重雄偉相比,哪咤廟顯得輕巧別致。
舊城墻遺址
澳門建築城墻最早可追溯至1569 年之前,為澳門軍事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632年的澳門城市圖可以看到,整個澳門城除西部內港外,北部、東部及南部均建有城墻,並於諸要塞處建置炮台,使澳門城成為一座在軍事上防範甚為嚴密的城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