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籮在地質學上叫漏鬥,是因為南方地區雨量充沛,在石灰巖地質區,雨水沿著巖石的裂隙滲入地下,一路溶蝕四壁,逐漸擴大,在地下形成大型的溶洞。溶洞的洞頂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斷往下崩 塌,直到最後洞頂完全塌陷,形成了喀斯特漏鬥。美國的阿男西波漏鬥號稱世界第一,它的洞口直徑是622米,深70米。而通天籮在海拔690多米的石灰巖高原上垂直陷入地下近100米,阱口呈圓型,直徑 73米,底部最大直徑140多米,籮底周長450米,號稱“中華第一洞”。整個洞穴四壁反坡峭立,呈倒立梯形,形似一個肚大口小的巨大農家所 用谷籮,“通天籮”名稱由此而來。因在其底部是一片面積 約3500平方米的原始森林植物群落,這個自然體系,幾乎與外界的生態系。
通天籮是1981年被發現的,1988年以前,是沒有人能夠下到通天籮底的,但自1988年,來自英國和法國的洞穴 探險者憑藉他們的探洞技術和裝備首次征服了通天籮。後來,韶關的一批探險愛好者也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作為首批闖入的中國人,他們進入了通天籮的神秘地底世界。在這地區的石灰巖溶洞和漏鬥形洞穴特別多,僅方圓10平方公裏的範圍之內,有較大的洞穴達15個之多。1992年華南 師範大學洞穴研究會廣州地區業余隊應用單繩垂直上落的國際先進技術進洞穴,測得通天籮是15個洞穴中最大的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