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僅供參考):乘坐地鐵一號線到達蘋果園地鐵站,乘坐931、981路公交車到馮村站下車,沿馮村後山路至定都閣。自駕路線(僅供參考):沿蓮石路換108國道行至潭柘寺鎮北村,沿路口指示牌開車至定都閣。
定都峰又名望都峰、牛心山、牛心坨、瓜槽尖。位於門頭溝區潭柘鎮、永定鎮、龍泉鎮三鎮交界點,是絕石梁-馬鞍山大梁上一個突出的、幾乎是三角形的山峰。明《宛署雜記》稱牛心山,永定鎮一側多稱其定都峰,潭柘寺鎮一側多稱其望都峰。
2007年初在永定鎮馮村附近發現兩通元至元十三年石碑,一為曹各莊吉勝寺碑,另一通為《重修牛心山院記》,後者證明公元1726年時已有牛心山名,並有以此山為名的寺院,而且這座寺院的規模、名氣相當大,撰寫碑文的人是北京大報恩寺傳法住持林泉從倫,他是北京仰山棲隱寺住持萬松行秀的弟子,與嵩山少林寺住持雪庭福裕是師兄弟。
遼金時期,佛教、道教盛行,寺廟、道觀大增,在北京玉河肘彎成池處西岸建有慶壽寺(俗稱雙塔寺),以西山中尖頂山峰為靠,因“日懸峰頂,影入玉河,雙日互映,主國兩分”,故“豎雙塔鎮之”,並在魯谷嶺設“八角”亭蔽之。作為靠山的山峰與八角亭、慶壽寺塔在同一線上,成為日後長安街及延長線的基礎,此尖頂山峰即我們所說的定都峰。
元大都建設之初,按照設計,城墻經過雙塔,要麽拆寺,要麽繞寺,工程人員不敢擅動,只得報請皇上決斷。元世祖忽必烈視雙塔寺方丈劉秉忠如師(劉秉忠有授忽必烈奪得汗位之謀),命大都城基繞開雙塔寺三十步。故有“慶壽寺的方丈點天子,皇城繞寺三十步”之說。建好的城墻彎弧處正對定都峰!
北京城建成後,於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王朝正式遷都北京。到京後,永樂帝朱棣已歲逾花甲,從當年登峰望都觀日出,已二十多年過去了,很不高興,遷怒於此峰說:“誤朕五年,此峰五百年不文、不名、不封。”北京周圍各峰皆有封號,唯此峰無名。為監督此“三不”之旨之執行,加封開國功臣徐達後人為“定國公”爵,世襲王位,陰宅在魯家灘西北,永鎮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