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余姚乾隆誌記載:石窗高5丈,深10丈,長為深的6陪。根據民間傳說:“過去洞高又深,可容40余人,洞內可聚會,可煮食。”而今實查,洞高2米左右,深約3米,寬約20米。全洞中隔三石,分為四室,大室可容10余人,其中三洞相望,傾身可過,從這前後對比,四窗石室,可能在逐步縮小。石室內石乳倒懸,形狀怪異,紛呈五色。中有一室,懸石如鼓,題有“懸鼓”二字。洞口懸石如磬,題有“懸罄”二字。兩洞口頂上削壁處,題有“片雲”字樣,可見古代對這四窗巖極為重視,文人騷客也到過不少。四窗巖下臨深谷,有清泉碧潭;對面山崖壑口,一條瀑布飛瀉而下;四面靈峰聳立,巖谷奇秀,白雲氳氤,山碧如洗,巍巍四明山,巒環如城郭,俯視天際,如臨高樓望四遭。古人說,天氣晴朗時洞裏雲蒸霞蔚會吐出五色霞光。現在雖看不到這樣的奇景,但在清晨,因巖洞朝東,太陽光照射洞內時,金光閃閃,五色石反射折光,這樣的景色也非常壯觀神奇。因此,稱四窗巖為四明之目,確實恰當。
四窗巖為四明山著名勝境,古人曾總結四窗巖有三絕:一是險,在高山之巔,一堵巨大的巖壁仿佛從天外飛來,擱在層巒疊嶂之上,下臨深谷,人在其間,猶如在萬丈高空行走。二是奇,自下觀之,如有窗之高樓,登臨又如在高樓望四遭。天晴時,窗內雲蒸霞蔚,吐出五色彩霞,經陽光照射,會反射出金光閃閃的折光,非常壯麗奇特。當山頭雲湧霧漫時,窗內更會噴雲吐霧,恍若神仙洞府。三是神,歷來相傳為仙家之窟,是傳說中漢代劉阮遇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