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工程建設的石料都是產自距離明孝陵幾十裏外的青龍山、黃龍山、大連山、幕府山、龍潭和墳頭附近的陽山一帶, 石工需要在產地把石料整塊鑿下,用人力運到明孝陵現場,再施工雕鑿而成。如今這些采石場仍有一些正在使用,有的已經蕩然無存。
保存最為完好的碑材記錄現坐落在南京湯山,稱之為“陽山碑材”。明成主朱棣決定豎一巨型石碑歌頌朱元璋的豐功偉績,以此穩定政局。 於是,他征集了全國十萬余工匠在陽山開鑿碑材三塊。從陽山一側的監工道望去,碑材如同用巨斧依山切下一般。若此碑立起總高為75米,重2.6萬噸, 可謂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碑,讓人嘆為觀止。可以想見,在那些恢宏的建築、散落的牌坊石像中,在表面奢華的皇權象征之下,隱藏的是一段不為人知的明代勞動人民贊歌。
南京明文化村,它較為完整地為現代人展示了那樣一段明代世俗生活畫卷,遊人可以親身體驗建造碑材時軍工們的日常生活。景區北至陽山 脊,南至雁門山山脊,東至湯山采石場, 西至景區停車場,總面積約230000平方米,將陽山碑材包裹在內形成了完整的采石場景。文化村的建築采取了明代建築風格,以石材、木頭為主,豪放粗獷、古樸自然。鐵匠鋪、石匠鋪、酒坊監 工房、戲台鱗次櫛比,明代工匠、婦女、兵丁穿梭往來。
特別引人註目的是,明文化村一天滾動上演各種情景劇,雜耍、舞獅、劫鏢車、賜禦婚……專業演員在其中翻騰跳躍,可謂精湛。 置身文化村,如同真的回到了明代那一剎那。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號稱“廣西獅王”,南獅隊主要以踩青、梅花樁以及獨特的南獅技藝取勝,在梅花樁上最遠跨度2.6米,令人一飽眼福。 東廠校武:是一場綜合性的武術表演節目,集擊鼓、武術、耍劍、太極等於一體大型武術表演賜禦婚:是古裝劇,講訴的碑材打造時期有位張石匠,手藝精巧,贏得皇上贊賞,他的女兒乖巧、能幹, 深的工匠們的喜愛,皇上為他的女兒選官賜禦婚。有機會做一次明朝門女的新郎官,感受一下明朝的古婚禮儀式。
古猿人洞位於南京湯山鎮雷公山,離市區25公裏。該洞於1993年3月13日和同年的4月17日分別發現一號女性頭骨和二號男性頭骨,據專家考證兩具頭骨距今已有58—62萬年,是江南迄今發現的唯一完整的且和北京周口店屬同一時期的古猿人活動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