輞川溶洞位於縣城南20公裏的輞川鄉,唐代大詩人王維曾在此隱居。遊覽區分淩雲、錫水兩洞。洞中鐘乳石倒懸、筍石林立,石花怒放,天工巧成,形態萬千。在七彩霓虹燈光映襯下,整個洞庭金壁輝煌,斑斕陸離,猶如龍宮寶殿一般,神韻無窮,是一座天賜的地下神宮。輞川溶洞又稱藍田溶洞。相傳此洞是一位神通廣大的高僧用錫杖所通,古稱錫水洞,又因有股細水從洞內流出,又名細水洞。洞門用青磚砌成,門楣上有“錫水洞”三個大字。洞門兩旁一副古聯上的字清晰可辨,上聯“霞光映霄漢”,下聯“紫霧輝終南”。
入洞後為一高6米、寬12米、長100余米的洞穴,可容千人。在這裏考古學家驚喜地發現,洞內沈積物中含有大量石器、動物化石、木炭屑、灰燼層以及火燒過的動物骨骼、石塊等。這些古人類遺物和遺跡,證明錫水洞曾是舊石器時代人類居住場所,是我們遠古祖先的家。錫水洞舊石器文化遺址的時代為早更新世,大至距今約110萬年。進入洞內,如置身水晶宮,只見洞頂乳石倒懸,水珠玉落。洞壁上石乳流波,呈現出各種有趣的現象。再往裏走,右邊斜坡上有一套洞,人稱“玉皇閣”,鐘乳石瀑布從陡壁一落而下,激起層層雪花,形象逼真。瀑布前有一石筍更奇,形似一尊陳摶老祖的睡像,頭枕手臂、兩腳彎曲,雙目緊閉,真有與世無爭、一睡八百年之神態。
淩雲洞位於錫水洞對面照壁山的半山腰間,與錫水洞一股相隔,因發現較晚,又叫“錫水新洞”。洞比河床高400余米,洞長500余米,且洞內有洞,洞上疊洞,洞壁有窟,窟中有景。洞內有8個廳、殿,上百個景觀,真是一步一景,景上添景,除錫水洞和錫水新洞外,還有耗子洞、黃龍洞、碧天洞、龍洞等分布周圍,各具特色。觀賞溶洞不僅能欣賞絢爛多姿的景觀,而且還可以了解溶洞的成因。
地質學家認為,溶洞是石灰巖被地下水長期侵蝕而形成。含碳酸鈣的水,長年累月地從洞頂下滴,水份蒸發,碳酸鈣迅速凝結,便逐漸形成洞頂懸掛鐘乳石、洞底生長石筍的地貌形態,若上下發展連接起來,則形成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