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 105起
去
鄭州市杜甫陵園的N大理由:
- 理由1陵園占地34畝,座北向南,主體建築有大門樓、杜甫大型雕像、雙層亭、詩聖碑林、杜甫墓、吟詩亭、望鄉亭、草亭、獻殿等組成。
- 理由2整個陵園種植花木3000余株,奇花異草點綴、綠樹成蔭、松柏輝映,巍偉莊重,各種設施具有園林建築風格, 已成為邙嶺上閃閃發光的一顆明珠。
前往鄭州市杜甫陵園的交通信息:
從鄭州到洛陽、開封、漯河都建有高速公路,還有到北京的高速路,交通十分方便。鄭州長途汽車站位於火車站廣場東側。鄭州到開封的旅遊車從汽車東站發車,每隔十分鐘一班,約1小時可到。鄭州到洛陽的旅遊車每天從京廣路汽車站發車,每隔十分鐘一班,約2小時可到。從鄭州火車站對面的長途客運站有車可到嵩山少林寺,車程3.5小時。早上發車。 |
鄭州市杜甫陵園地圖:
鄭州市杜甫陵園簡介:
- 景區簡介杜甫陵園
-
杜甫陵園位於鞏義縣老城西北約6公裏康店鄉康店村西的邙嶺上。基地坐北面南,東西並排3個土冢,西為杜甫基,向東依次為長子宗文,次子宗武之基。基冢呈覆鬥狀,高約10米,基周長約72米。1980年春,在冢上和四周遍植冬青和柏樹,冬夏蒼翠。冢前有石碑兩通,高約2米。前碑楷書"唐村少陵先生之基",後碑題"村少陵基"。
杜甫陵園風景區
杜甫陵園風景區
- 遊玩景點杜甫陵園
-
唐大歷五年(770年)杜甫在湖南湘江途中病亡(一說死於耒陽),因家人無力安葬,靈柩厝於嶽州(冶今湖南嶽陽)。元和八年(813年),其孫杜嗣業才遷葬於鞏縣(今鞏義市)。一說遷葬河南偃師首陽山下,今首陽山下也有杜甫基。在湖南耒陽和平江也有杜甫基。1963 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專款進行修葺。 杜甫(公元 712-770 年),字子美,唐睿宗太極元年正月,誕生於鞏縣(今屬河南鞏義市)南瑤灣。乃杜審言從孫,杜閑之字。
杜甫自幼好學,知識淵博,對於政治很有抱負。開元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祖國各地。天寶三年(公元 744 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安史之亂前,寓居長安近十年,無所施展,生活貧困,漸近民情,對當時的政治有較深的認識。安祿山軍攻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前往謁見,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因 房琯 事,被貶為華州司參軍。不久,棄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後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攜眷出蜀,病死於湖南洞庭湖畔的耒陽,厝於嶽陽平江縣。元和八年(公元 813 年),由其孫嗣業扶柩歸葬於鞏縣康店邙嶺。
杜甫陵園風景區
杜甫陵園風景區
- 遊玩景點杜甫陵園
-
杜甫一生,詩作頗多,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統治者的罪惡作了較深的批判,對貧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他善於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當時的政治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出唐代由開元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因而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他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風格多樣,而以沈郁為主;語言精練,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和發展了《詩經》以來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高峰,起著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兵車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秋興》等詩,廣為傳誦。有《杜工部集》六十卷,後有散失。清康熙年間仇兆鰲編《杜詩詳註》二十五卷(詩二十三,賦、表及雜著二)和乾隆年間楊倫編《杜詩鏡銓》二十卷,流傳較廣。明、清以來,杜甫被人們譽為“詩聖”。
杜甫陵園風景區
杜甫陵園風景區
杜甫陵園溫馨提示
- 為保證遊覽質量,遊客自備車輛請停在停車場,禁止任意行駛或停放。
- 夏季紫外線照射較強,註意防曬,帶好防曬保濕用品。
- 註意安全,不在設有危險標誌和安全警示牌的區域遊覽。
- 愛護景區公共設施,做文明遊客
|
[Hopetrip聲明]發表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參考信息。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