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書院系宋乾道年間(公元1165——1173年),由晚唐詩人方幹第八代孫方斫舉資創建,因其祖方幹桐廬人,故以“桐江”為名。1156年,朱熹到仙居時,曾帶兒子(朱埜)到皤灘巡視講學,使之名冠江南,遂號稱“江南第一書院”。
當時書院未建,講學只能在方氏義塾舉行。劉禹錫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朱熹在方氏義塾講學的消息傳開後,此地名聲大振,四方學士紛至沓來,這就激發了方斫等誌士在小廟建書院的熱情,8年後,桐江書院以其精巧布局和恢宏的氣勢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自此,來此講學者遊屐翩翩,不知凡幾。
龍翔鳳棲,桃李成蔭。方斫門徒眾多,書院出過狀元、二百多位進士、眾多舉人。南宋樂清人王十朋慕名前來求學,後得中狀元,奉書“東南道學世家”、“理學明崇”兩塊匾額;“萬世宗師”朱熹送子就學並為書院題名書寫“鼎山堂”。從宋朝始,書院便成為江南一帶文化傳播的著名場所,學術先驅,風文鼎盛,被各地賢能雅士奉為理學正統,龍翔鳳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