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 272起
去
運城市普救寺的N大理由:
- 理由1這裏是我國歷史名劇《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
- 理由2引人遐想的鶯鶯亭、拜月台,景色美麗,令人心醉
前往運城市普救寺的交通信息:
運城市普救寺地圖:
運城市普救寺簡介:
- 遊玩景點普救寺
-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永濟縣境內的峨眉塬頭。南向緊鄰古蒲州城址,東連西廂村。寺址高聳,松柏滿垣,西臨黃河灣,水勢洶湧澎湃;東近中條山,猶如屏障峙立,視線廣闊而開朗。塬頭之下一條寬闊的坡底長街,是當年通向長安的古驛道。這裏是我國歷史名劇《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回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我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 遊玩景點寺院建築
-
普救寺的建築富麗堂皇,“紅墻匝繞,古塔高聳,綠樹叢中,殿宇隱現”。普救寺的建築由寺院和園林兩部分組成,寺院部分在前,園林部分在後。山門上懸掛著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寺名橫匾。
普救寺的寺院建築,大致分布在三條軸線上。目前至後,西軸線上的建築有大鐘樓、塔院回廊、鶯鶯塔、大雄寶殿,最後為花園;中軸線上有天王殿、菩薩洞、彌陀殿、羅漢堂、十王堂、藏經閣;東軸線上有前門、僧舍、枯木堂、正法堂、齋堂、香積廚等。大雄寶殿內供著三尊石佛。這三尊石佛都是立像,其中釋迦牟尼佛像高三點九米,均是八十年代修復普救寺時在塔後三十三米處的地下出土的。從佛像的藝術風格看,這當是南北朝時期的作品。
- 遊玩景點鶯鶯塔
-
這裏是我國歷史名劇《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塔內外呈四方形,塔檐呈微凹的曲線形式,這些都說明鶯鶯塔保留了某些唐塔的特征。塔內外呈四方形,塔檐呈微凹的曲線形式,這些都說明鶯鶯塔保留了某些唐塔的特征。回廊圍繞著的鶯鶯塔,是用磚砌築的。全塔十三層,高三十六點七六米。七層以上突然收縮,使整個塔顯得更為靈巧。更為引人註目的是,鶯鶯塔具有奇特的回聲效應。在塔的附近以石相擊,人們在一定位置便可聽到“咯哇、咯哇”的回聲,類似青蛙鳴叫。鶯鶯塔還具有收音機、竊聽器和擴大器的效能。在鶯鶯塔下,人們可以聽到從塔內傳來的二點五公裏外蒲州鎮上的唱戲聲、鑼鼓聲,附近村鎮上的汽車聲、拖拉機聲,人們在家裏的說話聲、嬉笑聲,以及雞鳴狗叫聲。另外,塔下的鳥叫聲,通過鶯鶯塔的“擴音”之後,聲音變大,可以傳播到很遠的地方。
普救寺溫馨提示
- 請遊客註意照看兒童老人
- 建議遊客穿著舒適的衣服鞋子出遊
|
[Hopetrip聲明]發表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參考信息。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