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香港,如果你肯走出尖沙咀、銅鑼灣、中環那些購物商場富貴雍容之地,步入摩天大樓的背後,踏上那些錯落彎曲的老街小道,去走一走,看一看,你就可以得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香港,活色生香、人間煙火的香港,甚至能找尋到那些被華貴外表包裹著、深藏著的香港舊跡。 第一個行程,就是來到老店金華冰廳吃早餐,來到金華冰廳時,裏面是客滿狀態,等了一會才入座,好險有張四人桌不用跟別人卡位啦!可以點是日早餐(是日就是當日的意思)也可以單點。一坐下店員馬上過來點餐,站了三秒看我們沒講話就知道我們是外地來的啦~於是乎,店員就非常熱心的幫我們介紹金華冰廳的招牌餐點以下所有的餐點都是店員推薦出名的餐點喔! 菠蘿油皮暨脆又軟很難用言語形容,加上牛油的香味大口咬下,真的很爽!!! 來金華冰廳,除了菠蘿油,和撈丁系列,西多士也是必點的小吃,香港人說的多士其實就是吐司,吃的時候再淋上糖漿,咬下去,油香糖甜混再一起,包你心情頓時變好!! 蛋撻簡單,但見工夫,本源自英國,卻地道得緊要。有人喜歡英式牛油皮,又稱曲奇皮,有人喜歡做法繁復的酥皮,有人說多層才好吃。 來香港旅遊就是要看遍城市風貌,離島的風光,以及香港當地的絕妙小吃,金華冰室是不能錯過的選擇啊!!雖然金華冰廳人潮爆多,但店員沒有因為我們是外地來的不會點餐而不耐煩,反而都很熱情的幫我們推薦餐點,甚至還會建議我們同一樣餐不要點太多,都點一樣分著吃就可以吃到比較多不同的美味好料!一整個很nice啊~ 接著在旺角坐地鐵到銅鑼灣,出來沒多遠就是維多利亞公園。銅鑼灣是香港香港島灣仔區中的一個繁華地方,西面屬灣仔區,東面屬東區,名字取自香港島區中心的一個像銅鑼的海灣,而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歷史上銅鑼灣正中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現今的銅鑼灣是興發街、維園道及鴻興道形成的銅鑼,而銅鑼東西兩面則為銅鑼灣的範圍,即東至油街(港鐵炮台山站),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會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 維多利亞公園是香港最大的公園之一,位於東區銅鑼灣天後,官方地址為香港島銅鑼灣興發街一號,鄰近港鐵天後站,占地約19公頃,於1957年10月啟用,並以園內的維多利亞女皇銅像命名。附近是銅鑼灣避風塘及香港中央圖書館,而地底為港鐵港島線管道。維多利亞公園、銅鑼灣街坊福利會以及銅鑼灣街市等銅鑼灣東部住宅區在城市規劃分區中屬北角規劃分區,維多利亞公園在區議會分區則與銅鑼灣東部住宅區同屬東區維園選區。 由於是周一,所以維多利亞公園人不多,這裏舉辦了年市義賣等活動,我也到裏面走了走看了看,正巧被幾個義賣手工的初中生攔住,買了點小東西,然後順便給他們排了幾張。 出了公園,我就準備去香港中央圖書館看看,沒走幾步就到了香港中央圖書館,正面太大,35mm略囧就沒拍了。香港中央圖書館於2001年5月17日啟用,取代大會堂公共圖書館成為66個香港公共圖書館的總館地位。現今是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是香港最大的香港公共圖書館和灣仔區第三個香港公共圖書館。 圖書館位於香港島銅鑼灣高士威道66號,位於港鐵天後站與銅鑼灣站之間,北鄰維多利亞公園。區議會分區上屬大坑選區,圖書館北面的銅鑼灣部份屬東區的維園選區(或原名銅鑼灣北選區)。全館樓高12層,景觀可遠望九龍半島。占地9,400平方米,樓面面積33,800平方米,全館藏書量為2,300,000余冊,為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藏書量12,480,000冊的五分之一。 沒來得及坐下來看看書,繼續往前走,下一站是香港聖瑪利亞堂。其實我一般都是在出地鐵之前看好這附近可以逛的景點,然後繞個圈圈都走一遍。港鐵這一點做得很好,把地鐵站附近的著名景點都列了出來,也非常好找。 接著就往時代廣場走,沿路各種走各種拍,不知不覺最後走到了灣仔。。。真心佩服自己走的這個技能。香港電車是香港的一個路面電車系統,來往香港島區的筲箕灣及堅尼地城,另有環形支線來往跑馬地,每日平均接載22萬人次的乘客,是全球現存唯一全數采用雙層電車的電車系統(另有英國黑池電車及埃及亞歷山大港電車部分路線使用雙層電車,非全數采用)。香港電車在1904年投入服務,是香港歷史最為悠久的交通工具之一。香港電車不僅是港島區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成為外地旅客觀光的著名景點。經歷百年來的變遷,香港電車現由法國威立雅運輸集團旗下的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經營 餓得不行,相機還快沒電,於是用手機搜了下灣仔最有名的吃店,發現有個叫再興燒臘飯店的不錯。已經是下午一點半的時間,外面有著一排人龍,幸好都是等外帶,我們只有兩個人,一下子就有位置進去一個四人小圓並桌!周六已經過了午餐的時間,小小的一個店鋪卻依舊坐滿了人,每一張小桌子都做了四五六個人,好繁榮的光景啊~~ 我們兩人都點了三寶飯,畢竟下午的胃口也不大,算是墊墊肚子吧!三寶飯是油雞、油鴨、叉燒。我應該把叉燒換成燒腩的!!!事後扼腕不已!!!年紀很大的店員一直用國語告訴我們要在飯上淋上這一罐醬油。這醬油畢竟也不是隨便普通的醬油,是再興自家烹調制作的拌飯醬油。鮮甜好味道。一小撮綠色鹹油青蔥。這樣的辛香鹹味,真的好適合來調和雞鴨肉味的油膩感。 灣仔非常有名的一家,叉燒飯很是不錯的,果斷用50d配35f2掛機,頓時輕巧了許多。從灣仔上的地鐵然後中環下車,找了找附近的景點,然後繼續暴走。 立法會大樓位於香港中環昃臣道8號,於1912年建成,建築風格呈現新古典主義,揉合了遠東的建築特色,大樓上蒙上雙眼的泰美斯女神像;右手持天秤、左手持劍,代表大公無私。大樓外部於1984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跡。 忒彌斯女神像港劇裏面經常出現『作為法律和正義的女神,忒彌斯在奧林匹斯山上協助宙斯。她通常在藝術作品中被表現為手拿天秤,稱量對質雙方的證詞。 聖約翰座堂於1847年奠基,1849年落成及祝聖,為香港最古老的西式教會建築物,是本港唯一一片以永久業權形式持有的土地。座堂主要由3幢主樓構成。座堂本身於1847年建成,乃香港較古舊的維多利亞時期哥德式建築物之一。至於副堂則於1924年落成,而辦公樓(即新座)則是1956年加建的。聖約翰座堂的木門是由在香港保衛戰被英軍自行炸沉的添馬艦的艦身木材所制。 繼續沿著皇後大道走,準備去吃最最最有名的九記牛腩,在這裏可以看到依山而居的上環生活。 許多的香港旅遊書都曾提到這間位於香港上環的九記牛腩。牛腩湯在香港不難找,可是做得好吃的卻又不多。這間已經開業六十多年的九記就以特選的牛腩肉,加上十多種中藥配料熬煮。繁瑣的程序但也令他們的牛腩吃起來口感更加與眾不同,這裏店面非常小,而且只收現金,來的時候還要註意他們的營業時間,以免向隅。 咖哩牛筋腩面,微辣的咖哩,配上有咬勁的牛腩肉,相當開胃,香港人喜歡吃牛腩面,癡迷程度不亞於蘭州人愛拉面、杭州人愛生煎。牛腩面中,肉的品質及部位最重要,已開業六十多年的九記在經過不斷的鉆研後,發現坑腩(也就是牛肋骨附近的肉)最適合用來佐牛腩面,因為牛腩少油脂又有咬勁絕佳肉質,不但口感一級棒,也最能吸收獨家炮制的秘方。招牌菜:牛筋伊面、咖喱牛筋腩、金牌上湯。清湯腩面要推薦一下,雖然牛腩有一點點老,不過湯底非常贊;如果你喜歡咖喱,而且喜歡辣,就要吃咖喱牛筋腩面。 哥們這時候正好從太子過來和我一起吃九記牛腩,然後去爬山。吃完我們就開始爬山,沿著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一路往上,然後沿著舊上山道爬上太平山頂,累得不行,不過有了昨天的經歷,今天也不算啥了。 太平山頂爬上山累得半死,幸虧辛苦沒有白費,以美景回報我了,香港這座城市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不論白天還是黑夜,我站在街頭,都有種莫名的安全感和親切感,這是我在帝都都不曾有的感覺。當然這次旅行也有些許遺憾,有些地方沒有去到,下次有機會再來逛一逛,走一走,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