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澳島必遊景點三:海盜石刻 相傳東澳島照樣清末年夜海盜張保仔藏寶的地方。清朝嘉慶年間,年夜海盜張保仔(招降後更名張寶)管轄“五色幫”部眾 4萬人,打著“反清滅洋”、“劫富濟貧”的燈號,稱雄於南海海上。嘉慶元年(1796年),正是張保仔權勢的岑嶺期,他們踞年夜嶼山為巢穴,收支於珠江口而無敵,占東澳島並在東澳灣海邊的巨石上,無能地刻上張保仔的軍師胡一雷所書陰陽共體的 “萬海平波”和“武當勝景”等年夜字。次年即丁已年(1797年),他們得知嘉慶皇帝即位改元,也刻上本部的“天主行宮”紀年號而疏忽於年夜清朝延。嘉慶十二年(1807年)今後,他們受清軍征剿,撤離了東澳島,據傳,臨走時將18箱玉帛埋在石刻周圍,分作“藏寶十八行,行行十八”,以待往後重歸。可是,他們卻一去不復返了。藏寶於何處,一向是個謎。因而,島上就留下了這樣的歌謠:珠寶十八箱,箱箱十八行,誰能取得它,早喝粥來晚宰羊。題刻中的“萬”字(繁體)的草頭為陽刻,而下半部分為陰刻,傳說潛藏著張寶仔的藏寶隱蔽。固然,也有人從風水、陰陽相濟的角度去猜想,仿佛也不無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