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去麥理浩徑徒步之前,真的不知道香港還有這麽美麗的的徒步線路!麥理浩徑,在香港,深圳和廣州的驢友之中無人不知。這條以前香港總督麥理浩(Maclehose)爵士命名的徒步線路,於1979年10月26日正式啟用,全長100公裏。以西貢北潭湧為起點,繞過萬宜水庫,由東向西橫貫新界,以屯門為終點,共分為十段,麥理浩徑橫跨香港23個郊野公園中的8個,沿途要翻越20多座山頭。全程徒步雖然難度巨大,每年的香港“樂善行”徒步就是48小時走完麥徑全程,但因為麥徑大部分在香港的海岸線上的山上,沿途看到卻是無敵海景。 【活動地點】香港北潭湧至北潭凹 【徒步時長】全長:約24公裏需時:8--10小時 【活動路線】香港北潭湧→萬宜水庫→浪茄灣→大浪灣→西灣→鹹田村→大浪村→赤徑→北潭凹 【徒步時間】2010年12月19日AM 10:30—PM10:00 【集合地點】深圳福田口岸三樓“出境廳”集合 【活動費用】共計費用:79港幣 去程:落馬洲—東鐵(24.7港幣)—沙田—299巴士(9元)—西貢總站—94路巴士(5.8元)—上窯—徒步麥徑 返程:北潭凹—299巴士(9元)—西貢總站—94路巴士(5.8元)—94路(5.8元)—299大巴(9元)—沙田—東鐵(24.7港幣)—落馬洲 這個M001的標距柱是麥徑的第一根,這裏是麥徑徒步的起點,麥理浩徑的標距柱都是用M來表示的,M代表Maclehose Trail,M001代表500米的距離,我們要徒步完24公裏的麥徑一、二段,必須走完48根標距柱,也就是要走到M048標距柱。這些標距柱不僅使驢友能夠了解自己徒步將要走和已經走過的距離,而且遇到緊急情況報警時,便於說明自己的位置,這點在深圳乃至內地的絕大多數的郊野公園都沒有這樣做,真的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最後走到天黑,又很累的時候,確實是數著標距柱來走的。 我們到達麥理浩徑的起點,深圳的13名驢友在香港驢友sam的帶路下,從北潭湧開始了香港最美麗的徒步之旅。麥理浩徑剛開始一段路都是水泥馬路,這條路上除了的士,沒有什麽車輛,因為到了萬宜水庫大壩處有很多人是坐的士過去的,可以坐的士返回,我們在北窯站下車後,徒步過去。雖然是水泥馬路,不過,略有坡度,剛開始走快了,覺得有點累,不過很快,美景的景色讓我們忘卻了勞累。 突然映入我們眼簾的是藍寶石般的水庫,這就是香港萬宜水庫(High Island Reservoir),據說當年修建花費了13.5億港幣,水庫儲水約2.73億立方,是香港最大的飲用水源。猛一看這麽藍的水,還以為是海水,後來一問,才知道竟然是淡水,水庫四周因為水位的降,低露出的黃色的沙石,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加上水庫邊緣的綠色樹林,色彩自然搭配十分協調。大家紛紛拿出相機,不停地拍,所以這一段走走停停,一點都不覺得累了。 走近萬宜水庫的西壩,就能看到香港的糧船灣海,對面是大頭洲,這邊全是海水,顏色反而不如萬宜水庫藍色,不過能遠觀西貢郊野公園,很是開闊。在這個觀景台,驢友們不僅拍照,還在這裏留影。這裏其實才是麥理浩徑剛剛開始,每年的11月份,香港都要在麥理浩徑舉行“樂施毅行者”徒步活動,每隊4人,必須籌集善款6500港幣才能報名參加,目的是籌集善款,用於扶貧救災工作,毅行者要在48小時內走完麥理浩徑100公裏的全程,其難度可想可知。我一看太陽已經越來越高了,想快速趕到萬宜水庫的東壩,順著陽光拍一張全景,不得不加快了腳步。 不過,當走在萬宜水庫西壩上面,看到藍寶石般的水庫,還是忍不住拍了起來。這裏不管是香港的驢友,還是深圳的驢友,幾乎都是拿著相機邊走邊拍的,藍色對色驢來說,永遠都是一種誘惑。麥理浩徑的第一段大約10.5公裏,不過後來才知道,在第一段拍照花費了太多的時間,以至於我們走麥徑第二段時,沒了時間,不得不走到天黑,晚上八點鐘才走出麥徑第二段。 走到第八根標距柱,看到糧船灣水庫,這是萬宜水庫的附屬小水庫,裏面彩帆點點,這裏現在是創興水上中心,以前這邊上修建了一個很大的難民營,專門收留當年紛紛湧至的越南難民,難民問題解決之後,成了水上中心。當我們還在狂拍之時,對講機那頭傳來聲音,sam、山水等幾名猛驢已經能夠走了很遠,我們一大幫色驢加菜驢全在這裏狂拍,因為當時還以為東壩就是第一段的結束點,遠遠看去並不遙遠,事實上,我們後來又走了好久才到。 麥理浩徑的第一段基本上是繞著大半個水庫在走,所以,總會看到藍藍的水,讓我們忍不住拍了一次又一次,這次無聊還帶了無敵馬克兔和24-70的大家夥,不過,那麽大的相機帶著徒步確實很累,於是,由年輕力壯的梧桐雨同學背著,並負責使用,無聊同學充當其藝術指導的角色,告訴大家在哪裏拍照,光圈如何用。每一次徒步,每一次的拍照,都讓我們每一個人學會了不少東西,既鍛煉了身體,又欣賞了美景,不管是在腦海,還是相機,都還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本來是來徒步的,結果這段路成了我們的攝影學習實踐課,大家不管是拿卡片機也好,單反也好,也不管是變焦還是定焦,大家都各自找地方構圖,看到哪裏好就過去拍幾張,完全忘記了後面還有幾乎20公裏的路程。雖說耽誤了不少時間,不過,每個人都找到攝影的感覺,都為自己的照片感到興奮,幾個沒帶相機的驢友後悔不已,同時,我們也為因故沒參加這次徒步的驢友而感到遺憾,錯過了這麽美妙的好景致。 到了中午,我們還未走到萬宜水庫的東壩,大家感覺到肚子有點餓了,於是找到路邊的一塊陰涼處,出氣了幹糧。不過,說式幹糧,我看到家帶的東西倒是很豐盛,果盒都帶來了,各色水果都有。這時,兩個因為沒能準時趕到,掉隊的另外兩深圳名驢友也趕上來了,山水他們已經走到了水庫的東壩,我們用對講機聯絡,約定好在大壩的小亭子處會合。 下午一點四十分,我們才走到萬宜水庫的東壩,這裏景色更為開闊,看到遠處的大海一望無際。大壩下面是一個副壩,這個副壩很有特色,都是錨形石塊。據說當時建造萬宜水庫工程相當浩大,東壩及西壩的整體建築高度分別為104米和90米。東壩在1978年落成,當時是世界最高的巖填大壩,這道大壩的下遊朝向太平洋,工程師為了防禦洶湧的海濤和鞏固建築結構,加建了一道由7000塊錨形石塊拼合而成的防波堤獨具特色。 這個雙T形狀(也稱之為錨形)的紀念碑,就是為了紀念當年修建大壩所使用7000個這種型狀的石塊,大家在這裏拍照之外,乘機上了一個廁所,一直走到這裏,才有移動廁所,邊上還有管理處的小屋,有很多的徒步線路等資料免費領取。山水、sam和粒粒橙兩對人都走到副壩的下面去拍照了,我們就在大壩一端的小亭子休息,等他們上來。這裏也是交通最後能到達的地方,不過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的士,很多老年人和不願繼續徒步的年輕人,都可以在這裏坐的士返回市區。 這裏也是香港的地質公園,據說大壩下面就是火山巖石,大約有上億年的歷史了,山水、粒粒橙他們跑下去,就是看歷史地質去了。我們在大壩上面休息,看到很多香港市民在這裏等候的士,返回市內。據說萬宜水庫之所以叫做“萬宜”,是因為水庫下面本來有一個一百多年的小村莊,叫做萬宜村,大壩修建起來之後,這個百年的小村從此淹沒在水中,不過萬宜的名字的卻並沒有失去,成為水庫的名字。 從這裏我們開始了上山下海的徒步之路,我們才知道全面的水泥路那真是值得懷念,不過越是艱難景色越美。太陽已經很大了,天空卻格外地藍,這也是近期香港深圳地區少有的好天氣,我們只能穿著襯衣和短袖衫徒步,無法想象北方早已是冰天雪地的冬天,我們卻經歷著夏天般的熱度。 下午兩點多鐘,當我們匆匆趕路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麥徑的右手邊有一條小路,不註意就會錯過,還看到一個小亭子,我進去一看,天啊,太美了,浪茄灣就在眼前!我走到懸崖邊,拍個不停,細膩的白色沙灘在深藍色的海水襯托下,分外顯眼,邊上的草叢中竟然還有朵朵小白花盛開著。我趕緊大喊起來,全面走過的隊友都回頭進來,站在這裏觀看美景,拍下美麗的浪茄灣。不過,後面趕上來的山水隊友,因為急忙趕路,不僅錯過了此處的美景,而且他飛快地追趕我們,實際上卻離我們越來越遠。。。 我們下山向美麗的浪茄灣走去,遠遠看到海灘上有很多人在嬉戲、拍照,從浪茄開始算是麥理浩徑的第二段,從這裏一直到北潭凹,這段徒步的路程大約13.5公裏,不僅比第一段遠3公裏,路途也難走得多。很多人將這段路稱之為“上山下海”,因為不僅要翻過一座座山頭,而且還要下到海邊,要走過大浪群灣,未開發的西灣、鹹田灣海灘,景色更為宜人。 在下山的麥徑小道上,來往的徒步人群絡繹不絕,真的與深圳的梧桐山有得一比,其中不乏許多老年人,真是讓人佩服。在香港徒步中,我們學到很多戶外的禮貌,就是遇到徒步的人對面走來,下山的人應該站在一旁,禮讓上山的,將好走的路讓給行走難度大的一方,這點內地很多旅行者不一定註意,不過很多香港的山友很有禮貌。對於內地的驢友來說,還要註意行走和避讓的方向,在香港徒步就像他們開車一樣,都是靠左邊行走的,這也是英國當時留下的習慣,所以在我們徒步的時候也慢慢適應了這點。 浪茄灣確實很純凈,細膩的白色沙灘上,沒看到一點垃圾,這不僅是他們的環境衛生做得好,戶外徒步者也都很註意,即使是果皮都不要扔在野外,最好放進垃圾袋帶走。 在浪茄灣以後,都不設垃圾桶,垃圾都要隨身帶上,我們隊的梧桐雨等猛驢,經常背後掛一個垃圾袋,我們吃的食物包裝、水果皮等垃圾都放進去讓,她背著。浪茄灣除了一個基督教福音戒毒中心之外,沒有其他的建築物了,這裏也沒有水源和食物供應,如果是夏天,最好要帶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