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直以為它只是個奢華地,輝煌而膚淺。到了香港後,你會發現香港比內地還要傳統。春節,香港的年味和內地有得一拼,特別是香港的廟宇中到處是香火鼎盛。 於是,年初四那天,我們就出發了。因為匆忙,所以在機場裏換了港幣、買了八達通和手機卡,開通了7日無線上網功能。待入住進賓館一切就緒之後,直奔銅鑼灣。 出了地鐵,我們立刻跌進了粵語、國語、英語和各色商場喜慶音樂交織而成的聲浪中。摩肩接踵之間,我們從這家商店串到那家商店,兜兜轉轉去看那些平民的或奢侈的物品,擠來擠去去找《美食指南》上那些大家公認的美食。到天已深黑、人困腳乏的時候,一聲感嘆:上海的南京路啊,回去歇了吧。
到港第二天是農歷初五,中國傳統是要迎財神的;又恰逢新歷2月14日,洋人的情人節。於是,一大早,微信裏又是“祝你發財”,又是“情人節快樂”,忙得一塌糊塗。呵呵,一中一洋兩個節日在中國人的世界裏和諧並存著,也是一樁趣事。 香港人怎麽迎財神的?我們決定去著名的黃大仙祠嘎嘎熱鬧。進了地鐵,周圍全是行色匆匆的路人,才恍然:敢情香港人初五已經開始正式上班了:沒有熱鬧的炮仗聲,香港用開門迎客來迎財神,想來更加踏實、更加實際。 黃大仙祠卻也熱鬧。虔誠的香港人、看熱鬧的外國人、舉著小旗子的旅行團組成了龐大的進香隊伍,次序井然地魚貫而入。黃大仙祠供奉的是中國道教神仙黃大仙師,據說是有求必應,因此,在其正殿外的廣場上,跪拜著上百善男信女,嘴裏念念有詞,手中搖晃著簽筒,場面蔚為壯觀。廣場的兩邊是兩層樓的解簽處,專業相士們在這裏為求簽者解簽,人們拿著簽進進出出,臉上或喜或悲。 後來,在香港的大街小巷,我們看到了各式廟祠,都小小的,隱沒在高樓大廈之中,有些不仔細看,還很難發現。很多住家、商鋪門前都供奉著小小的佛像,未燃盡的檀香升起屢屢青煙,把人們的心願和祈望帶給神靈。
黃大仙祠牌坊
點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