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總能讓我感到一種莫名的興奮:這裏摩天樓高聳著,像一支支被削尖了的鉛筆,被霓虹燈閃亮的街道環繞著,雙層巴士、貨車、出租車、高級汽車的聲音將縫隙填滿。這裏的人們腳步仿佛一刻不停。我常常跟隨人流漫無目的地飛快前行,毫無防備地感受著這個城市無盡的魅力。 香港的文字讓我深感有趣。日本人的生活離不開漢字,香港的繁體字和日本的舊體字十分相似。但是,在日本,漢字更多用來表意,表音多用假名,英語則全部為表音文字,香港卻不一樣,漢字全部用來表意,音譯得也恰到好處,比如Taxi譯作“的士”、Bus譯作“巴士”。不論餐廳的菜單、地名,還是公司名、電影名,中文與日語的表現完全不一樣,這種新鮮感至今令我難以忘記。 泛濫在香港街頭巷尾的文字,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某種力量,甚至,我一度覺得不能輕易放過任何一處文字,仿佛裏面藏著風水般的秘密。遺憾的是,我不會聽、說,也一直也沒學會讀、寫,只能大約猜到幾分意思。不過這不妨礙我獲取信息。在香港逗留時,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上都會在街邊買一份報紙,一邊喝早茶一邊看報。香港的報紙總是厚厚一疊,內容從政治、經濟到文化、娛樂無所不包。這些生命不會超過一天、很快會被當做廢紙扔掉的報刊,不知疲倦地輾轉於大大小小的報刊亭,任人隨意抄起一份掖進包裏。我不懂中文,但是看報紙是我一天當中的一大樂事。 早晨醒來,撲面而來的是潮水般的新聞,我最初只能看懂幾個人名地名,後來常常會從中選擇有關日本的報道來讀,我想知道日本在外國人眼中是什麽樣的。大多情況下,香港報刊裏與日本相關的都是娛樂新聞,與日本藝人的緋聞、婚訊等消息相比,在日本國內炙手可熱的政治新聞似乎不值一提。 手捧報紙時,我總會有一種站在亞洲的中心看日本的奇妙感覺。 從酒店裏窺看香港 專住新建的酒店是我的一個小癖好,因為新酒店總會在服務和價格上出人意料。去香港之前,我會先在網上尋覓一番。最近幾次,我比較常住在香港島這邊的酒店。一到晚上,這裏就好像成了郊外,顯得很空曠,但是價格便宜且治安也不錯。住在這樣的酒店,晚上可以很方便地出門散步,穿行在高樓間狹窄的街道,常常可以拍到很棒的街景。與之相比,九龍半島大不一樣,交通費用異常昂貴。此次到香港,我住的酒店是Hotel Ibis North Point,位於香港島東側,房間很狹窄,基本上一張床就將空間都占滿了,所謂“豪華間”是有名無實。不過,房間面對維多利亞灣,任何時候都能遠眺大海,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點。酒店周圍有市場也有碼頭,北邊是有軌電車站,非常適合拍攝照片。 九龍半島和香港島,在街道的氛圍上有很大差別。九龍半島地面平坦,透過摩天樓的縫隙可以眺望到海岸線。我一站在這裏,就仿佛感到自己是站在這座城市的正中央,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全長3600米的彌敦道連接著旺角與尖沙咀這兩個主要商業區,道路南至梳士巴利道,北接長沙灣道,是香港最著名的街道之一。由於持續增長的人口,越來越多的土地被開發為住宅區和商業區,於是誕生了新界。這裏過去以農業為主,因為香港經濟的發展,陸續出現了許多城鎮,早已看不到昔日農村的模樣。香港島坡道多,顯得平和而安逸。這裏的主要街道像是被海岸線團團圍住,面向維多利亞灣的海岸上有橫貫東西的有軌電車,通過輪船和三條海底隧道與九龍半島銜接。有軌電車站的南側,至今保存著幾段石板路,映出古老香港的影子。乘坐有軌電車,由繁華街道向郊外開去,窗外的景色一點點發生變化,這樣的移動能夠治愈任何苦悶和疲憊。我喜歡連接金鐘和灣仔的有軌電車,眺望高聳的中銀大廈和力寶中心的大廈,能感覺到正在蓬勃生長的香港的力量。 在赤柱海岸凸起的巖石上,彎下腰,傾聽波浪的聲音,悠閑地眺望往來的貨船,這是太難得的幸福時光。天氣晴好的傍晚,當太陽款款沉沒在地平線下,東方的天空群星璀璨,茜色的天空變成深紺色,原本被太陽灼燒的巖石的溫度一點點退了下去,你會瞬間忘記這裏是香港。 |
樓主讓我認識的不一樣的香港。 |
九龍半島是我每次去香港都會去的。 |
香港太多不一樣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