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廟街夜市 “我一直認為,香港的文化是屬於廟街文化,廟街曾經是香港最底層的人生活的地方,那裏有最便宜的商品,有人賣藝、賣唱、表演,港片就是深植於並反映這樣文化,但我並不因此而為香港電影感到慚愧,因為香港電影就來自並服務普通大眾。” ——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香港資深電影人陳嘉上2010年5月 廟街位於九龍的油麻地,香港最有名的露天市場。分南北兩段,因中段有一廟宇故名廟街。廟街是香港龍蛇混雜之地,亦是香港早期煙花之地,故遊廟街時可留意很多售賣翻版、冒牌及**事物的攤檔,街旁建築物下更可見為**拉客的人。香港很多電影曾多次以廟街為題材及在此取景拍成電影。廟街區共有四座廟宇,全都集中在眾坊街附近。 與其說廟街是個購物之地,倒不如說這是你回憶少年心事的地方。廟街,搖曳昏黃裸露的燈泡、仿制名表被小販擦到鮮亮、穿著古著的算命先生、廉價的流水線式樣的商品、沿街叫賣的食肆攤販、氣功、中藥鋪、還有看不見的煙花**。它無數次的出現在香港電影裏,你隔著時空透過小城錄像廳的屏幕睜大眼睛與它曾經共同呼吸。此刻你就站在B級片導演最愛的香港場景裏,我知道,你在等待一場如《廟街十二少》一般的古惑仔追殺上演。或者,找個相士,如《胭脂扣》裏梅姑飾演的如花,詢問你等待的夫君,”…今日天各一方難見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涼天。你睇斜陽照住個對雙飛燕,獨倚蓬窗思悄然……”。或者,在人流裏尋找《新不了情》裏的廟街街頭藝人的女兒阿敏… 廟街的夜市每天下午四時左右開檔,占卦相命及江湖賣藝者的集中在榕樹頭一帶。 如何到達:1. 港鐵佐敦站A出口,右轉沿佐敦道步行三個街口即達廟街。2. 港鐵油麻地站C出口,沿文明裏步行至廟街。 8、蓮香樓 有些破舊的席位,呼呼作響的吊扇,墻壁上的古老掛鐘, 沒有叫號碼的籌號,要自己找位子……地處中環的蓮香樓無論如何也算不上香港的排場。可是如果在香港48小時時間裏,只安排來了一次品嘗小食的機會,當地的饕客多會推薦你去蓮香樓。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專營糕點美食的糕酥館起源於1889年廣州城城西一隅,來港之後也多次搬遷。雖然兩者在經營來說已經是脫勾,但也可說是同源異枝。用蓮子來制作餅點餡料,使之獨具一格,吸引客人。光緒年間,糕酥館改名為“蓮香樓”,為了保證餅食質量,該店嚴格選用當年產的湖南湘蓮。由於制作講究,無論是早茶、午市、晚市,什麽時候都是那麽多人,賣的不是服務,亦不是環境,單靠食物質素本身。如果沒有品嘗蓮蓉包、糯米雞、八寶鴨、叉燒飯、蒸魚雲、雞紮、棉花雞、馬拉糕請不要起身離開。 9、傳統廟宇 中國人喜歡供奉祖先和神佛,香港亦有不少廟宇,種類又全有多,天後廟、觀音廟、猴王廟、關帝廟、文武廟、車公廟、福德廟、呂祖廟、城隍廟、黃大仙祠、嶽王廟、魯班廟、譚公廟…許多廟宇從建築、人文都保留了寶貴的傳統文化的財富。48小時的香港之旅不妨安排一站到訪。達達ZEN推薦位於上環的方便到達、底蘊豐厚且周邊亦有可逛的文武廟。 19世紀初期,大陸人內地人來香港發展,都以上環為據點,這裏是鴉片買賣的中心,香港,本來就是“焚香的港灣”。因此若想緬懷香港的舊時風貌,上環絕對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如果說旺角、油麻地是“平民天堂”,那麽上環這個城市的“花樣年華”。從鬧市很方便很快捷地來到上環,想要深刻體驗上環的古樸之美,與其參觀上環、西營盤的名勝,不如踏遍其大街小巷來得鮮活自在。在這裏,有很多主題特色街,雖然不算很大規模,但是非常的懷舊古樸,文華裏的圖章街,還有專賣蛇的蛇街,哥德式的懷舊市場西港城,德輔西道的海味街,中西薈萃,古今交融,都讓人新奇,流連忘返。 特別推薦:位於荷李活道和樓梯街交界的文武廟,古樸厚重,奉祀著一文一武的兩位神祗。所謂文武廟,“文”指的是文昌帝君,象征功名與官祿,而“武”指關聖武帝(我們習慣稱關公),象征信義與財富,因此在寶殿正右手邊可見身著綠衣、手執毛筆的文昌帝君,及左手邊身著紅衣手持寶劍的關聖武帝。看到這裏,關公是信義和財富的象征,看到此時,小編總算明白了為什麽那麽多香港人都信奉關公,常見很多商家,如非常小的茶餐廳,也供奉關公了。平時文武廟已香火鼎盛,若逢文昌、關帝誕辰或農曆新年,前來拜拜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到訪時請註意別錯過 1、精鑄的銅和白镴香爐鼎,還有雕工精細的神像木座,從前舉行地方巡遊時,村民會把神像安放在這些木座上。 2、四處吊掛的大型塔香,輕煙裊裊,回旋而上,可以燃燒整整三個星期。這種長燃不熄的塔香,代表祈求健康、財富和快樂的祝願。 3、廟內最古老的文物便是信眾於道光 30 年( 1850 年)捐贈的兩條大石柱以及道光 27 年( 1847 年)所鑄的銅鐘。 10、獨立書店|設計商店 在任何一個城市裏,無論是你安居的還是陌生的,你都需要一個靈魂流動和休憩的小地方。它不同於你臥房的一隅或是商場的琳瑯,也不同於郊外的松林或是水邊的漣漪。 在香港,這個地方非小書店莫屬。大陸客看台版書的新意與立場,港台人湊大陸書的實惠。 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寫過一部小說,叫《書店》。樸素的封面上寫著憂傷的一句話:我就是想開一家書店——可是,那個小鎮並不需要一家書店……資本壓力的嚴酷考驗之下,文化必然要讓位,文化人也必然要妥協,香港的小書店常常棲身窄小樓梯通往的2樓。在那些懸掛在人群頭頂之上的五顏六色的招牌、廣告間註目搜尋,你會發現書店的招牌。這些書店沒有能力享受臨街而立的奢侈,它們藏身於鬧市兩側灰不溜秋的樓群之中,等待著你從街上的人流中叛逃出來,溜進一個幽暗的門洞,沿著窄小的樓梯往上攀登,往上攀登,市聲被他們拋在腦後,時間仿佛停滯不前,在某一扇素面朝天的窄門後面,有一個堆滿文字印刷品的世界正在等待著你。 小書店對於城市的意義所在,恰在於它的小而微溫,店小人少,長桌短凳;免費派發的藝文雜誌隨意地擺放在一角,品性相近的書觸手可及;或許在暖陽下,一只貓咪懶洋洋的躺在書架下打著哈欠;讀書人悠然自得地摩挲著每一本書,不著急的買,也不著急的不買,只是想與書再多一份的親近和喜樂。這是都滿書卻空無一物的大書店無可比擬的氣氛,它私密而真實,有尊嚴有堅持。 祝你的香港之行,順利,香港的回憶,甜蜜。哦,對了,如果還覺得欠缺什麽,不妨在你的Ipod裏下載一直舒淇的Soundwalk在香港漫步,她會在陸羽茶室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