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文致詞 主辦單元擔任人昨列席記者會 石濤的《清涼台圖》 出自“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手筆 的《好山圖》 【澳門日報往事】由平易近署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聯同南京博物院等合辦的“秣陵煙月——南京博物院藏明末清初金陵畫派精品展”,明日下午六時半開幕,將分“金陵八家”、“秦淮餘子”兩部分展出南京博物院逾百件金陵諸家精品。平易近署管委會主席譚偉文稱,此展是繼客歲“豪素深心”展後,對江南區域畫家群進一步的深化整理,並對明末清初活動於金陵一帶的本籍和僑居畫家的名作真跡作深切商量。
該展由平易近署轄下藝博館、南京博物院、澳門基金會、旅遊局及澳門日報合辦。主辦單元昨日下午四時在藝博館演講廳舉行記者接待會,平易近署管委會主席譚偉文,南京博物院副院長倪明、文物徵集鑑定部主任魯力,澳門基金會教科文中央主任梁雅桃,旅遊局宣揚暨製作處長馬麗絲,澳門日報副總編輯廖子馨及藝博館館長陳浩星等列席。 激起學者們學術靈感
南京為六朝古都,舊稱秣陵、金陵。明朝開國即建都於此,至明成祖方遷都北京。故金陵在文明和經濟上有側重要的地位。清初,金陵一帶的畫家面臨異族政權的高壓統治和官祿引導,年夜多不願臣服,很多選擇鬻畫為生、課徒為業,沉醉於故國的情感中,常藉憑弔明孝陵、賦詩復古等活動遣情,反應在他們的畫作和題詩中,成為金陵諸家繪畫的一年夜特點。依照狹義的畫派概念,金陵畫派為明末清初活動於金陵區域畫家群體及受其影響的畫家群體的總稱,以龔賢、程正揆、石谿三人最著名,個中以龔賢等八人稱為“金陵八家”。
譚偉文致詞稱,是次展出的金陵畫家中畫風各不溝通,並沒有統一的藝術氣勢氣度。如要說共通點,就是他們所處的改朝換代的非凡時期中,受異族高壓統治下的一種難以排解的抑鬱情感。或是以,他們在藝術境地的尋求上走得更深更遠,構成藝術史上不容輕忽的獨特地域性派別。相信此展定能激起學者們的學術靈感,也為藝術快樂愛好者和公衆供應瀏覽和認識金陵畫派的年夜好時機。
展覽分兩部分便研討
陳浩星泄漏顯示,此展既是客歲主題展的延續,又是一次深化進程。該館藉每年舉行年夜型中國文物展,旨在梳理明清字畫名家和各年夜派別的淵源與生長,冀為中國藝術史的研討供應更有零碎的研討素材。展出南京博物院百多件金陵諸家精品,分“金陵八家”及“秦淮餘子”兩部分。第一部分展出曾被列入“金陵八家”名單的個中十二位畫家作品;第二部分展現“金陵八家”以外,其他當地及曾居於金陵的十七位畫人之手跡。傍邊不乏珍品,如龔賢以仰望角度描畫的《嶽陽樓圖》軸,石谿經典之《蔥翠淩天圖》軸,石濤的寫實山水精作《清涼台圖》軸,武丹的十二屏通景山水作品《九峰三泖圖》;還有清初極負盛名的鑑賞家、字畫家周亮工的書法《行書七言詩》,深具性靈。
十一月辦兩場研究會
陳浩星稱,透過展出逾百件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字畫精品,零碎且周全展現明末清初金陵畫家的真跡,索求在六朝古都的非凡政治情況、文明氣氛下的奇特藝術創作及氣勢氣度。為合營展覽,將於11月11及12日舉行兩場學術研究會,廣邀國際外專家學者商量明末清初金陵畫派。
展品將於藝博館四樓中國字畫館、中國陶瓷館展出,展期至11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