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 噴香港有些地區,根基上,除非住在那裏,或在那裏打工,否則去的機會絕無僅有,比如荃灣,外人去荃灣幹嘛?除年近歲晚去「陸金記」買瓜子,去圓玄學院或城門水塘要轉乘小巴,去荃灣年夜會堂參加校際比賽,或坐地鐵睏著了直抵荃灣站,嘿!真的很難想出更多的來由去荃灣。
對荃灣的印象,小時候,是「文明」的盡頭─平日去青山公路旁的沙灘,或去元朗流浮山等,總要經過荃灣。荃灣是小學社會課本中的「衛星城市」,荃灣再去,就是青山公路的郊外風光,繞繞轉轉的青山公路,噴香噴香的深井(嘉頓、生力啤,好幾年前停產了)、九咪半、咖啡灣,好隨便馬虎捱到容龍、青山灣,人未到屯門,骨頭散了一半;再睡好一會,才終於到達元朗,再轉車到流浮山,在蒼蠅堆中吃蝦、蟹、酥炸生蠔,弱當心靈當中,只要「耐人尋味」四個字。
整條青山公路的沙灘,水質差得嚇人,那時還沒有水質等級,後來有了分級,不出所料,都是不宜泅水的級別。
回頭說荃灣,都是中轉站:去屯門,去元朗,去馬灣,以致去嘉事理農場,去看青馬年夜橋,嘿!看!連意圖寫寫荃灣,筆觸也是一會兒滑出區外!若論最沒有性情的地區,荃灣能夠穩踞三甲之內。啊,論到特點,愉景新城的心臟竟有高速公路貫穿,晝夜廢氣噪音一向,真是資本主義的悲歌。
荃灣
荃灣已經成了我起居生活生計常去處,只因家住青衣,之前中學在葵湧…而「荃葵青」,本是一家。荃灣和青衣不過一海之隔…其實這片小「海」不算海,因為太小了,沒太多人知道她有個動聽的名字,叫「藍巴勒海峽」。
我在小四那年搬到青衣,是婆婆教曉我往荃灣的路。那兒有幾個年夜型乾濕貨市場,買菜買肉嘛,總比去超市買的新鮮,價錢還真便宜許多。連來回車費計算,依然值得專程坐車去一趟。
在近年幾個新型屋苑出現之前,荃灣一向屬於老化區域,適合長者的平易近生設施很多。印象中陪過婆婆到戴麟趾安康院排隊看癥,旁邊一條小路,名「鱟地坊」,從來不懂那「鱟」字怎唸,但看街牌上英文譯音猜度,我總愛叫她「優點所」(其實「鱟」音「後」)。「優點所」是小檔林立的持牌小販區,專賣襪子、布料、紐扣、天然花等貨品,中學時上家政課,女生們都愛在這裡挑布買線,縫製過襯裙、背心、布袋等傑作。這裡還有好幾家售賣銀製飾物的小檔,我最喜歡看的就是這類貨品,還未說我的耳洞,也是婆婆帶我到這裡穿成…嘩,肉身就在這裡變成缺點,倒真叫人難忘。
現在每逢週末,我還真常在荃灣區過,這裡有我覺得最美味、他又情義深種的「福來面店」,每星期往噴香車街市井光顧已成例行公務,就有那麼缺捨不得的水平。
博客 http://www.zy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