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小食亦是香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逛街累了還沒有到吃飯的時間,不如站在街邊品嘗香港的地道小食。常見的街頭小食有煎釀三寶、車仔面、魚蛋、雞蛋仔、腸粉、碗仔翅、缽仔糕、豬紅、牛丸、清湯腩、牛雜、蛋散、花生醬薄餅等,各種美食的香味在街上隨風飄散,很少香港人可以抵擋得住這股誘惑。這類街頭美食風景,通常在鬧市地區如旺角的花園街﹑女人街及油麻地的廟街、銅鑼灣、深水涉等出現。流動小販用只有簡單設備的手推車,當眾炮制這些街頭美食,食客都不介意站著,用最原始的餐具竹簽和紙袋,吃得津津有味。 香港的酒吧很早已經在港島中環的蘭桂坊和灣仔的駱克道及謝斐道出現。由於香港是前英國殖民地,英國式及愛爾蘭式的酒吧比較多。英國式酒吧一般座位比較少,而愛爾蘭式酒吧則會供應愛爾蘭咖啡。美國的酒吧比較富現代感。這些外國酒吧的顧客都以外國人及曾在外國生活的香港人為主。店名和裝飾十分西化,洋溢著特有異國情調,保留著歐洲酒吧和夜總會的風格,被譽為香港特有的文化特區。每當夜幕低垂時,許多追求時尚的年輕一代喜愛到這裏的迪斯科舞廳暢聚,這為小街增添了另一種獨特而刺激的氣氛。 過去百多年經濟及社會的急速發展,為香港人的飲食文化帶來新的風貌。當年陪伴香港人成長的大牌檔、大笪地等街頭食檔,都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今時今日,飲食已由過去的簡單果腹,發展到對色香味美的追求;食肆亦由樸實簡陋,以至講求裝潢華麗;菜式由地道口味,到世界各地美食共冶一爐,足以反映香港人飲食態度及生活質素的轉變。 |
最愛吃的就是海鮮了,愛不釋口。 |
那個用竹筒裝起來的是什麽,看起來好好吃的樣子啊 |